第A02: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者应成为有态度的工匠
  □石路

  何谓“工匠”,即有工艺的匠人。每个劳动者按岗位的技能要求从事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并且随着年限的增加和技艺的渐趋成熟,他就成为一名工匠。劳动者应成为有态度的工匠,要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工匠精神”。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据报载,当下,一些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个别经营者心气浮躁、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使一些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市场,这既给消费者带来危害,又使企业形象受损,同时也给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企业发展进入了“品”时代,“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需要许许多多有时代气质的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使“工匠精神”成为广大劳动者内在生存的前进动力。

  “有人说,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认真、严谨、耐心、专注、坚持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别是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孜孜不倦,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举措,令人尊敬。

  在我们城乡大地就有一批这样的工匠,如“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水电修理工徐虎、“从技校生成长为专家型工人”的李斌、“抓斗大王”包起帆等,他们都是全国劳模,都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劳动态度和职业操守,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有资料说明,“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使制造工艺再发达的企业,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科学家脑中产生的想法,工程师图纸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应成为有态度的工匠,这既是有责任企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成就劳动者人生价值和受到社会尊崇的必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言论观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沪郊经济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社会民生
   第A07版:科教文卫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电商进村还需迈过多道坎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有更大作为
劳动者应成为有态度的工匠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A02劳动者应成为有态度的工匠 2016-04-21 2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