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上海农业还有哪些短板和瓶颈?
  □一溪

  《上海农业为什么能成功?》,周二本报头版刊发的外省市农业专家的分析文章,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只是从一个侧面和角度对上海农业创新和探索给予充分肯定的一家之言,但也客观地折射出这些年上海都市现代农业改革和探索成果的价值——以占比的“微不足道”实现功能上的“不可或缺”,上海“三农”工作在成为上海“十二五”工作“稳”的基础、“进”的亮点的同时,作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先行者和领跑者的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在充分认识成果及其价值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上海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又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和短板瓶颈。而我们觉得,认真分析和梳理上海农业在新形势下必须补齐突破的短板瓶颈,是登高望远,科学把握上海“三农”新认识和新定位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上海实际,把上海农业现代化实现形式定位为都市现代农业。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未来上海农业要以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生态立农、科创兴农、改革强农、提质富农,围绕提高质量效益这个中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要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推进耕地轮作,种养结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绿养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永续发展结合起来,走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打造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按照这一新定位,上海农业目前还有哪些瓶颈需突破、哪些短板需补足?

  日前,在市委农办、市农委季度工作例会上,市委农办主任孙雷对此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梳理。

  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大都市农业相比,上海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尚需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整体较弱;上海郊区村庄布局散乱,农村发展形态落后;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形势严峻,农村环境亟待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水平较低,新农村建设整合机制需要完善;农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潜在威胁;“都市型”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蔬菜机械化水平仍需提升;与上海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都市现代化农业尚未完全形成;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设施农田、休闲农业等相关政策与新型职业农民保障制度亟待进一步探索。

  这些都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因此,在充分认清短板和瓶颈的同时,我们必须将上海的“三农”置身于全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视角之中,清醒把握国内外形势和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瓶颈,补足“三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开创上海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市委农办召开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志愿精神,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上海农业还有哪些短板和瓶颈?
专家认为,家庭农场发展亟待在土地流转、生产条件、融资途径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
报头
广告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A01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上海农业还有哪些短板和瓶颈?
2016-03-03 2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