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在崇明县竖新镇前竖公路、团城公路两侧原本白灰色的水泥墙(围墙),如今出现一幅幅生动并富有乡村文化气息的宣传画面,为倡导文明新风、推进创城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受到过往村(居)民的欢迎。
自2011年以来,竖新镇把文明村镇创建和繁荣竖新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文化墙”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墙”的宣传引领、直面教育和警示作用的功能,打造一堵堵会说话的“文化墙”,将政策法规、道德文化、传统文化、创城知识等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文化墙在熏陶、教育群众的同时,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主题上突出时代主题,形象生动。竖新镇把“文化墙”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化、大众化,用形象的图画、通俗的语言和身边的事例生动诠释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发挥传播先进文化、涵养文明乡村新风、促进竖新和谐的独特作用,有力促进了村镇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推进。住在瀛兴社区居民王阿姨说:“一面面生动的文化墙,成为了我们学习的‘课堂’,不仅让我们变得文明,也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讲文明、讲礼貌。”“文化墙”正在逐渐成为竖新镇社区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村居民身边离不开的“辅导员”、潜移默化的“宣讲团”,同时也推动竖新的精神文明建设,使“文化墙”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
——内容上突出创城实际,丰富多彩。竖新镇以推动文明新风尚为着力点,在助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着力在拓展“文化墙”的内容上做文章,既有格言警句、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民风民俗、科普知识、生活常识;又有法律法规、交通安全,还有身边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最美竖新人事迹等。这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常常吸引村(居)民及中小学师生前来参观,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润物细无声,“墙体文化”潜移默化改变村(居)民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随时感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
——形式上突出百姓喜好,寓教于乐。充分考虑广大村(居)民的喜爱方式和接受程度,在创作形式上注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广泛采取绘图、漫画、书法、图片等多种艺术形式,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让村(居)民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如仙桥村的家风家训墙和村规民约墙,村民普遍认为“好记易懂,让人长学问”,“每天进出前后都会看看,墙上自家家训,时刻提醒着自己”;在跃进村,自从志愿者风采和图说价值观上墙后,村民反映:“以前,村里邻里间因为一些小事不断发生纠纷,有了‘文化墙’以后,大家每天接受教育,这样的事就大大减少了。”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摒弃了陈规陋习,接受了文明新风。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创意,一墙一风景。竖新镇的文化墙不仅使镇区大街小巷、镇村环境得到提升,而且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和鲜活载体。内容广泛的文化墙作品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引导着村(居)民向上向善,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绘就魅力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