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40%氟硅唑(福星)5000~6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12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拿敌稳)3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99%机油乳油(绿颖)2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400~500克)等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75~100克);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仙生)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5~150克);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克)等喷雾防治。
黄瓜菌核病
黄瓜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蚕豆、豌豆、马铃薯、胡萝卜、菠菜、芹菜及多种十字花科蔬菜。
【简明诊断特征】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权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干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
果实染病,发病初时在幼果脐部,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形成黑色粒状菌核。
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成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一般在叶片上不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只在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2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叶片或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侵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重复侵染。病叶与健叶或茎干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