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肩负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要集中力量、扎实调研、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基层首创、摸清思路、拿出政策举措,真正解决基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作为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其中外来人口近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如何让社区服务者掌握更全面的能力?如何让基层自治更具积极性和灵活性?如何让基层社区成为上海实现更大目标的坚实基础?面对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多元的阶层、主体、诉求,上海始终在致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完善基层社区治理的道路,而这正是《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简称“一号课题”)所要破解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号课题”成果让基层“为之一振、眼睛一亮”的原因所在。
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市委“一号课题”?宝山区的做法是,不就贯彻而贯彻,而是学深悟透文件、全面摸清家底、科学顶层设计、统筹分步实施。本报《一线调查》栏目今日刊发长篇综述《看宝山区如何落实“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选取该区若干乡镇和案例进行实地采访,从中折射出一个信息——在这样一个几乎所有要素都在进行快速流转的大流动时代,基层管理“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理念,只能是一碗“看上去很美”的“心灵鸡汤”,时代在呼唤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与时俱进。对此,宝山区委书记汪泓的思考和回答是,每个镇每个村都有不同的情况,基层社区治理没有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关键是要“管用”,核心是“方便群众,群众受益”。
我们认为,这样的理念是抓住了基层治理的根本。因为任何创新只有在实践中见证成效,而一切改革都必须围绕“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