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模经营节本增效
“化肥每吨2370元,比市场价便宜700元;种子每公顷投入600-700元,比市场价便宜300元,这两项就节省投入近30万元。”经营着310公顷耕地的吉林省昌禾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谢大林,谈到今年备春耕显得很得意:“种子、化肥都备足了,万事俱备就等开春播种。”
规模经营是增加粮食生产效益的前提。“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我们在农机上就敢投入,新品种、新技术也能应用上。”谢大林说,现在合作社的25台套农业机械基本能够实现种植全程机械化。“去年每公顷产量达到2.7万斤,比附近一家一户种植的产量多出2000多斤,收入就能增加2000元。”
每公顷耕地节约成本1000元,增产收益2000元,一增一减间收入增加了3000元。“规模经营增加了效益,合作社也有空间让利于民,今年我们承包村民土地的价格就比去年上涨了1500元公顷,大伙实现了双赢。”谢大林说。
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着450公顷水田,在理事长任志国看来,土地规模经营仅在节约土地上就显示出巨大的效益。“土地集中连片后打破田垄,仅过去用于分割水田而不耕种的‘田格子’就新增出耕地20公顷。”任志国算账说,平均每公顷产粮2.2万斤,新增面积产出44万斤,按照每斤2.3元计算,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据悉,吉林省目前已有20%左右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手里。未来,吉林省将进一步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到2017年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乡平台建设,并将完善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壮大。
科技增粮潜力大
全程机械化、优良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集成应用……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尝到科技增粮“甜头”的农民在春耕备耕中更加依赖农业科技。
这几天,既种旱田也种水田的镇赉县种粮大户刘清杰有点忙,“测土配方施肥发现旱田这块需要用含钾比较高的肥料,而水田这块不缺钾,得用二胺和尿素坐底肥,不同地块用不同的肥”。刘清杰说,去年旱田的产量首次达到2万斤,“我的耕地不好产量低,原来用肥也不科学,大量投入效果却不好,去年尝到了测土配方施肥带来的增产好处,我估算农业科技这块每公顷还能增产3000-5000斤”。
吉林省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2500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时间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细账,推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为农民的土壤“号脉”开处方。“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了解自家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可以针对性施肥。”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王剑锋说。
已经拥有15台农机的吉林省大安市民意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勇盘算着再买几台新型免耕播种机和大型收割机。“合作社有100公顷旱田,抢农时还是缺大型农机,现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好,还得多买几台。”刘勇说。
今年起,吉林省农业机械实行敞开普惠式补贴,简化手续,减少确定补贴对象等审批环节,力争3-5年时间使全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水稻育苗大棚刚刚吐出新绿,“科技增粮的潜力太大了!”水稻产量从15年前的每公顷1.6万斤到现在的2.2万斤,今年的春耕备耕,任志国又选育了新的品种,“我自愿拿出几十公顷土地给吉林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做试验,科技人员帮我选育新品种,指导使用肥料,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每年都在提升。”
目前,仅在镇赉县就有6.2万名农民接受科技备耕培训。“玉米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农民尝到农业科技的‘甜头’,参加培训非常踊跃。”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景林说。
农村金融创新
让农民春耕备耕“不差钱”
前些天梅河口市茂林村种粮大户殷树林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7万元贷款,他也成为吉林省启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后首批获得贷款的农民。“这个贷款是用我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获得的,这笔钱够今年春耕备耕投入了。”殷树林说。
殷树林是个种粮大户,流转经营着10公顷旱田。“原来土地经营权不能抵押,春耕时贷款利息高。”殷树林算了一笔账:“现在我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7万元,利率不到7%,而原来从信用社贷款,利率接近11%。”
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前提是权属清晰。2014年起,梅河口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已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的地区,农户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等材料就可以到农行营业网点申请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助理王金山说,该行今年将在吉林省28个县开展这项贷款工作。
长期以来,融资难、缺少有效抵押物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允许农民用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直接赋予了农村土地经营权金融属性。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表示,吉林全省如果有30%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按每亩400元左右计算,全省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就可以达到100多亿元。
近年来,吉林省先后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农村金融创新举措,多渠道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仅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就专项安排农户贷款规模40亿元,支持农户开展备春耕生产。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