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通讯员 陶金晶
此外,村里的葡萄基地通过转型发展,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口碑,还增强了村资金实力;文化方面,洋溢村也发生了改变,还开展了自己村的文化艺术节。村民直呼:村子变得更好了。
百姓公推“贫困户”,正合百姓心意
民主推举“贫困户”这一做法,在洋溢村已经推行了两年。该村17个村民小组,均有一支“推荐工作组”,村小组长、党代表、村民代表任组员,对本组村民进行逐一排摸,将无医保、无大病补助、长期患病吃药、部分残疾人、小孩读书的困难家庭等政策外贫困户作为推荐对象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再通过村民大会表决,确定当年贫困人数,拿出一定比例村级资金,按程度来给予补助。两年来,已累计援助300多人次。
“民主公推贫困户”的优势在于体现公正、公平。小组长、村民代表都是本组村民,比村委会更熟悉村民实际,由他们推荐,可以有效减少老百姓间相互比较的问题。同时,为防止某些村民“走关系”,选出的贫困户都将张贴到“组务公开栏”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民老徐说:“民主公推的办法杜绝了关系户,我们老百姓心服口服。”
葡萄基地转型发展,“能人”经营更合适
“生清”葡萄是洋溢村又一张闪亮名片,08年成立至今一直由村委班子种植管理,鲜甜的口感、优良的品质为品牌带来了良好的口碑,然而村委会工作人员毕竟不是农业专家,自身工作量也不小,采收季节难免分身乏术,更重要的是葡萄收入不够基地支出,“金字招牌”现实中成了村委会的“负担”。去年,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又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一致决定调整经营模式,2015年1月1日起,将葡萄基地转为由马陆“葡萄能人”管华明老师托管,他将每年向村委支付12万元,增加村级收入。王才国说:“葡萄基地改托管,一是为了打造洋溢葡萄品牌,通过2-3年努力,将葡萄园建成浦东一流基地;二是增强村级资金实力,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贫困户受到实惠。”
文化艺术节,村民当主角
受硬件条件限制,洋溢一直是个文化薄弱村,然而,自去年开始,该村的文化面貌连续“三级跳”,全村17个小组纷纷组建文艺小队,唱唱跳跳好不热闹;村委组织开展村办文化艺术节,平日上班下地的农民农妇们有了第一次登台的经历;积极组队走出去,参加镇文化艺术节、市绿化局“七一歌咏比赛”,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艺热情。今年,村办艺术节将向规范化发展,各小组组员编排节目,先在本组汇演,每季度举行巡演,促进互动交流,繁荣乡村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让村民的文明与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