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天早晨,一群群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人正在周浦镇文化中心广场上练习拳操,他们随着舒缓的音乐,静心打拳、练操,脸上漾溢着快乐神色。这就是浦东周浦镇拳操协会的会员们坚持早练的生动剪影。
周浦镇拳操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先刚创立时的几十人,至目前已达200余人,分布在该镇的30多个居委、行政村。为了拳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拳操协会的会员们一年365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每天早晨8点,都会聚集周浦镇健身苑,周浦公园等场所,不辞辛劳,坚持锻炼,多年来,这一优良传统从未改变。同时,协会坚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科学安排训练程度,对新学员更是做到随到随教,从基本步伐开始,耐心进行个性化辅导,做到新老学员互帮互学,使新学员尽快打好基础,进入角色,使拳操的手、眼、身、法、步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自身队伍建设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该协会积极策划组织,多次在镇内举办各类拳操教学培训,涉及种类有:益寿保健操、第九套广播体操、秧歌、太极拳及健身操等,丰富的活动项目吸引了大批村居拳操爱好者前来参与,在全镇掀起了一股“拳操热”。
该协会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走“练拳、健体、做人”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会员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有些人练拳操之前,体弱多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活动。天长日久,找到了打拳、练操的感觉。有的过去有肩周炎,久治不愈;有的长期失眠,度日如年;有的过去椎肩盘突出,行动不便。通过锻炼,这些疾病得到改善甚至不治而愈了。二是会员的心理变健康了。会员中,不少是下岗失业人员,对现实有点抵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协会领导和会员们交心谈心,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带领会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这些人看到了希望,增加了生活的勇气。三是和谐了人际关系。有的人过去孤僻古怪,不愿与人合群,还爱与人争执。通过练功后,变成了一个热心快肠,心胸宽广的人。
通过多年来的积累沉淀,拳操协会不仅切实肩负起了在全镇推广普及拳操技艺,引领会员科学健身活动的光荣使命,还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比赛的竞技场上,屡屡获得大奖。去年,该协会先后获得“东明杯”上海市中老年人24式太极拳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金团杯”42式太极拳邀请赛暨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团体、个人双项一等奖、上海市第十九届全民健身、上海市示范健身团队、上海市中老年人太极拳(械)交流比赛一等奖等30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