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没人种地”?
政策好 机械化 保障种地底线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这个问题时常见诸报端。
但据了解,由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农产品集中种植收割的时间较短加之大规模机械化手段的运用,许多人认为未来没人种地的情况不会出现。
山西省运城市56岁的老袁家里有十八亩地,他常年在城里打工,一年仅农忙的时候请假回家。“一年差不多只需要在家里待不到半个月,全部的地就可以收割完、种上。”老袁说。
当问及当他们年老种不动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那时恐怕没有人种地的问题时,老袁认为这是“多虑了”。
老袁说,在农村总有不出去打工的人,村里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就将地承包给没有出去打工的人,由他们去种。“反正现在都机械化了,种的时候有播种机,种好了也不用锄地,撒农药就行,麦子熟了后,收割机一收,再晾上一天,就有人到村里来收购。一个人种一大片地不成问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社科界一位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中谈到,他在基层走访时,一位县委书记也说,“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不用担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假如越来越多的土地没人耕种,会导致土地荒芜、资源浪费,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但实际上,这些年来粮食产量并没有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2014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103亿斤,我国已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
如果种地的人数减少是事实,那么,粮食产量不降反增至少可以表明两点:种地的那些人,平均每个人种的地更多了;科技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带动了粮食增收。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种地还有补助,即使不想种也要把地种上啊!”老袁说,“现在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但许多人老了时总会回到家里,何况庄稼活好学。有句老话叫‘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干么咱干么’。所以,在农村,不会出现没人种地的事情。”
仅有人去种地行吗?
需要职业农民!
据了解,除了依然在农村坚守自家耕地的普通农民外,在一些地方,因为土地已不再担当养家糊口的角色,土地托管应运而生,职业农民也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国家各类政策的出台也为职业农民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成为许多回乡年轻人发展的舞台。
对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返乡创业大学生刘明丰来说,2014年是一个转折。这位“80后”,从一名城里工作的白领变成了返乡种地的农民,实现了做新时期“职业农民”的梦想。
对待农村和土地,从农村走出来的刘明丰的态度不再是逃离,而是回归。在他看来,青春、梦想、成功这些字眼,还可以跟种地连在一起,但现在的种地已经有了崭新的意义。
促成这种改变的,是2014年全面铺开的新一轮农村深化改革。2014年,铜鼓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6月初,村民们就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大家心里彻底踏实了,土地流转也顺畅了起来,刘明丰随后又租了20亩地。
就在这当口,当地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明丰马上拿着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相关流转合同来到信用社办理土地抵押贷款业务。当地信用社根据他租赁的50亩土地3年的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为其办理了10万元贷款。
他说,返乡种地这一年,感慨很多,深深体会到发展现代农业的不易,但国家正在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破除一道道障碍,相信今后做一个职业农民定会大有可为。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一提城市白领,就是写字楼、高大上;一提乡下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要是说没有专业技能、不懂生产经营就不是个合格农民,恐怕没有几个人相信。”济南市长清区培养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万德镇界首村茶农兰京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肚子不服气,“什么时候‘农民’不再是身份的标签,而是最有含金量最抢手的‘高大上’职业,那咱国家才能说真的富强了。”
农民前面加了职业两个字,跟“老农民”就不一样了。职业农民的职业关键词,是规模经营、科技含量、现代化管理经营手段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国人大代表梁建勇看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问题。梁建勇觉得,要让农民有尊严、有舞台、有技能、有保障。
梁建勇说,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他觉得要“四有”:促进主体年轻化,让农民有尊严;促经营规模化,让农民有舞台;促进技能现代化,让农民有施展空间;促保险社会化,让职业农民有保障。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在其提案中建议,首先,构建“农业高校+现代农业示范区+返乡务农”的“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其次,国家要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参照义务教育、农村医疗的做法,按照培训持证农民的数量,测算经费投入标准并明确各级财政的承担比例。
第三,农业部门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种粮动态补贴、种粮奖励、农业项目等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银信部门要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小额贷款的操作细则,同时利用农作物种植预期收成、畜禽养殖预期收入、购买农机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预期收益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品,并将农作物保险、农业补贴和贷款担保抵押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基金,建立国家、省财政资助的农业专项贷款体系。
另外,出台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政策,进一步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原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