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连明 通讯员 王英
每天早上7点刚过,奉贤区庄行镇新华中心村89岁的侯佰均老大爷就等候在家门口,盼望着镇里居贤家政服务社的服务员小方上门。“小方,侬来啦!”“侯大爷,门口风大,当心着凉。”小方搀扶老人进屋,随即就忙开了,洗碗、刷锅、洗衣晒被、打扫整理。望着小方忙碌的身影,老人感激地说:“自从申请镇里推行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后,从家务到镇上取药都由小方这个姑娘帮我做了,子女们在外工作也安心多了。”在庄行镇,像侯大爷这样能够享受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目前正在不断增加。
据庄行镇副镇长王菊辉介绍,截至目前,全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计1250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2005人,90周岁以上的老人192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和1.5%。因此,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日渐突出和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全镇共有养老院5所,其中公办养老所1所,民办养老院4所,总床位近千张,其中拥有近200张床位的新华老年公寓年底将开张。
实行“政府+市场”的养老模式
为改变以往由政府包揽的做法,庄行镇积极调动全社会资源,激发各类主体活力,逐步使社会力量叠加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力量,实现“政府+市场”的多元化服务。一方面,该镇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六类对象由政府出资进行全部或部分补贴;另一方面,对社保退休人员和需要个性化服务的对象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费。这样,既发挥了政府“保基本”的“先导作用”,又起到了政府“重统筹”的“杠杆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力量。
让居家养老有章可循
庄行镇对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政府在养老服务业中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围绕制定补贴政策、培育社会组织、落实资金投入、强化服务监管这四项重点工作做文章,为运作社会化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一年多来,该镇培育了“居贤”和“孙贝”两大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通过制定《庄行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实施方案》,该镇确定农村分散五保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农保、镇保退休的失独家庭老人,及城镇孤老、90周岁及以上农保退休老人等六类人员享受政府全额补贴政策和农保退休老人及镇保退休老人按年龄享受差额补贴政策,使运作社会化居家养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服务让老人更加称心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一年多来,一是扩大了服务范围,除了以“六助服务”为主的菜单式管理,还根据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组团式管理,如帮老人代办水电缴费、报刊征订等;二是增加了服务员人数,不断扩大老年服务对象的受益面。到目前为止,护理人员已由原来的174人增至210人,接受服务的老人也由原来的790人增至870多人,增加的成本由收取的市场资金承担;三是增强了服务内涵,在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两家服务社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卧床不起和困难老人实行免费理发,每逢清明、重阳、春节开展做汤圆、蒸重阳糕、包饺子、“爱心织围巾”等慰问活动,为9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赠送绒线帽子、重阳糕;镇社事中心还为老人举办孝亲敬老专场文艺演出,深受老人的欢迎。
建立优胜劣退机制
社会化居家养老有别于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无论是社会组织的招标还是内部管理人员的聘用都引入了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庄行镇两家社会组织分南北片区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签约期限为一年。其间,实行政府评估与服务对象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着重评估资金审计、项目实施效果、满意率测评等三项,考评小组成员主要由服务对象及其家属、专业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逐步提高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打分比例。在服务人员管理方面,两家社会组织都采取了单位考核与服务对象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社会组织和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进行考核,最终结合考核成绩对表现优秀的服务人员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合格的进行处罚甚至劝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