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农业部印发的首个金融支农的指导性文件,对大力推动金融支农工作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认真解读和理解《通知》精神,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聚焦重点、推进发展十分重要。
金融支农有别于财政直接补贴,顺畅金融支农通道,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对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意义重大。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大、家庭农场等规模化、集约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商品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日益凸显,农业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本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而金融支农不但能够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更有意义的是,与单纯的财政直接补贴不同,运用金融资金支农,有利于实现市场化运作和农民自主选择,促进农民树立市场、风险和信用意识,激发内在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
有效实现金融支农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引导。虽然我们说金融支农有别于财政直接补贴,但在整个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所以说,金融支农离不开财政支持,这是由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既要充分认识金融支农有别于财政直接补贴的市场性,又要充分认识金融支农离不开财政引导的特殊性,这是我们正确理解《通知》精神的关键。总之,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培育了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在政府对金融支农的推进下,现代农业和金融服务业应该可以实现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