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走出家庭农场主
“豌豆比其他农产品紧俏,利润高,当地也有种植传统,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张涛说。生意越做越大,她们不得不远赴甘肃等地调货,过程中发现当地一亩能打五六百斤豌豆,足足比平谷翻一番!
她们多方打听,得知是用了中国农科院的新品种。在区、镇领导协调下,张涛终于见到了豌豆专家孙云越,2001年在专家指导下,27岁的张涛在太平庄村包了80亩地试种豌豆。第一年用玉米播种机采用大小垄播种,亩产600多斤;第二年用小麦播种机采用“对儿垄”,亩产达到700斤。这个产量在当时周边地区是不敢想象的。
有了实践,2003年开始,张涛便动员身边的乡亲一起种。“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张涛对老乡们说。果然,夏收后大家都“鼓了腰包”。
合作社串起千家致富梦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大家问,产量上去了能不能保证全部收购。为了消除顾虑,张涛与乡亲们展开了最初的合作——签订购销合同,按市场中相对较高的每斤豌豆1元钱保底购入。年终算账,张涛每斤豌豆赚了0.46元,她留下自己预期的每斤赚1毛钱,将剩余0.36元全部返给种植户。此后,围绕在她周边农户的豌豆种植面积从2005年一两千亩飞涨到第二年两三万亩,签约农户达到两三千户。
2008年,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国首批正式注册的合作社,入社社员527户,按1000元一股注册资金268万元。社员享受技术服务及种子成本价、农药化肥批发价的实惠,对外注册了“荣涛”牌商标,走品牌化发展路线。有了组织后,张涛还按惯例与社员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且更加科学,在市场行情低时按保护价托底,行情高时按“保护价+市场浮动价”收购。
龙头企业助推产业大发展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10年由合作社出资成立了荣涛食品有限公司,张涛作为总经理代表合作社在企业中维护出资方的权益。公司利润的60%返还合作社,分红时一并计入年终盈余按规定分配,其余40%作为企业运营资金,包括张涛在内的企业管理人员由合作社决定聘用,每月统一领取5000元的工资。
目前公司是平谷兴谷开发区唯一一家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建标准化厂房1万平米,购置2条豌豆油炸生产线、1条豌豆烘焙生产线、自动量杯式包装机30台、全自动计量包装机1台,生产两大类、15个小品种的豌豆产品,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其中有200多万元返还合作社。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