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情况 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市监测,水稻纹枯病今年在我市发生早、范围广。7月初开始发现病苗,7月中旬已经在早播稻田发病较广;据8月初田间调查,纹枯病平均病穴率为6.6%,平均病株率为0.5%,病情指数为0.4。
发生原因 一是田间湿度大、日照时数少,致使稻株茎秆和叶片长度增长快,干物质积累少,抗病能力减弱;二是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传播,在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8-32℃的环境下,纹枯病发展迅速;三是8月份水稻生长进入拔节长穗期,随着茎秆迅速增高和叶面积快速增长,水稻群体趋于郁闭,稻株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使湿度增大,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
(1)氮磷钾养分平衡促进,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尽力保持病株的绿叶面积,促进最后一张未出叶片生长、扩大顶部叶面积。对未施穗肥的稻田,可施用氮磷钾各含15%的复混肥每亩15~20公斤;对已施穗肥且单施氮肥(尿素)的稻田可喷施磷酸二氢钾0.25%水溶液每亩100公斤,或每亩施氯化钾5公斤左右。
(2)根据天气调控稻田水分。阴雨天气排除田间水层,降低田间湿度,使氧气进入土壤,促进根系健壮;天气转为晴热时,稻田要及时灌上浅水层,以满足水稻孕穗对水分的大量需求,采取“潮潮清”的管水方法,确保土壤的水气并举供应。
2、化学防治
对于纹枯病尚未控制住的稻田,要求抓住无雨天气用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11%的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纹肃)每亩90克,或15%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每亩100克等,加水40公斤左右搅匀,以足量药水喷洒,使药水淋到稻株中下部,才能确保防治效果。如喷药后4小时内遭受雨淋,雨后要补喷。
连续阴雨使蔬菜生产遭受损失
1、连续阴雨对蔬菜生产的不良影响
徒长。高湿、弱光条件下,蔬菜植株处于水分饱和的供应状态,光合作用弱,容易出现徒长,茄果类蔬菜和瓜类蔬菜尤为明显。蔬菜作物出现旺长后,细胞壁变薄,蔬菜植株体各器官的抗逆力下降,易遭高温伤害,发生日灼病,不但影响植株长势,还会影响产量。
沤根。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容易使根系缺氧,造成沤根,并发生土传性病害,导致“死棵”。
开花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导致受精不良。土壤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连续阴雨光照差光合作用弱,都会导致雌蕊萎缩,花粉发芽率低。
病害多发。高温高湿情况下,叶菜类、瓜类、茄果类等蔬菜易发生霜霉病、软腐病、根肿病、病毒病、疫病等重要病害。
2、预防和挽救措施
近期已播种和已定植的根菜类及叶菜类(如莴笋、萝卜、白菜、芹菜等),根系尚不发达,抗逆性差,一积水就会导致死苗;处于生长中后期的叶菜类、根菜类和茎菜类蔬菜,由于根系已经较为发达,抗涝能力较强,连续阴雨只会影响生长速度,死苗的情况很少;不耐涝的豆类等秋延后蔬菜也会遭受一定损失。
在栽培过程中,提倡高畦深沟、合理密植。既能排水抗旱、又能通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田间清理和管理。及时清沟排水,减少积水,确保根系正常呼吸代谢;及时清除田间死株和枯死黄叶,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害传播;及时采取扶苗、培土、加固等措施,使植株尽快恢复生机;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土壤,为根系活动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补施追肥,提高根系活力。在排除田间渍水、土壤湿度降低的基础上,及时施用叶面肥或根用追肥。在施肥方法上,可做到先进行叶面施肥,再进行根际施肥,使叶面尽快吸收养分,增加根系吸氧量,促进新根发生,提高根系活力,恢复作物生机。方法:在蔬菜叶背面喷施1.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隔3~4天喷施一次,待蔬菜开始恢复生机后再进行根际施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偏施氮肥。
及时改种或补种。对受涝后基本死亡、无抢救价值的蔬菜,应及时补种,或因地制宜地改种其他作物或速生型蔬菜,以弥补损失。
加强蔬菜病虫草害的防治。苗期重点防治霜霉病、猝倒病的发生,同时防止烟粉虱、斑潜蝇、夜蛾等害虫。清园或整理植株时,发现病株应及早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霜霉病、软腐病、根肿病、病毒病、疫病等的主要病害可用克露、大生、龙克菌、宁南霉素等药剂防治。
及时采收,防止压田超龄采收。到了采收生育期的十字花科蔬菜如不及时采收,植株抗病率会下降,田间病株率会上升,隐藏了较高的潜在发病基数。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