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去年小城镇改革试点搬迁工作开始以来,小昆山镇就以群众利益为先,坚持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主轴”,让群众自主选择。今年4月以来,搬迁签约进行顺利,截至5月下旬,全镇2208户家庭已签约1989户。
调解成功率高
今年上半年,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小昆山镇对涉及搬迁的5个行政村进行搬迁签约。
自签约工作开展以来,小昆山镇动迁办仅有的6名工作人员全部下到了各行政村驻守,接受村民咨询,协助村委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还承担着调解员的作用。“比如,房屋买卖双方一旦因矛盾暂停签约的,我们就将双方请到办公室,劝其各退一步。”动迁办工作人员张柏林说。截至目前,该镇400多户因涉及房屋买卖而停滞签约的搬迁户通过调解,一个月内就已有200多户协商一致并完成了签约。
“走进”居民心里
“不仅要走近,更要走进。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就可以贴近群众的心。”在为期两个多月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中,小昆山镇副镇长董菁得出了这样的感悟,在她眼中,与群众沟通的诀窍就两个字:真诚。
作为小城镇试点搬迁工作小组组长,董菁负责的大港村地段优越,村民生活条件好,因而期望值也更高。一日,董菁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选择来到大港村较有威望的村民老张的家中。老张正在收拾屋子,见到董菁,很是吃惊。“我今天闲着没事,就想过来看看你。”一句亲切问候,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董菁只是与他闲话家常。起初尚且警惕的老张,逐渐放下了戒备,谈起“工夹居”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自己后辈的就业等问题。见状,董菁将小城镇试点带来的利好和盘托出:“搬迁后,安置小区环境美观整洁,城镇建设必将带来大量第三产业集聚,到时也会涌现出大量就业岗位。”一切正中老张心中所念。老张的顺利签约起到了带头作用。董菁说,以诚相待让她尝到了很多甜头。
坚决依政行事
497户签约448户,签约率达到91%,泾德村写就了“泾德效率”。
来到泾德村这天,村支部书记郁二毛正在忙碌,这头接着电话,那头还顾着接待来访的村民。郁二毛告诉笔者,泾德村的搬迁咨询工作在过年后就已经开始,与大港村相似,泾德村的村民同样对搬迁期望颇高。而面对一个个无法满足的需求,郁二毛反复解释政策的平等性,“村民有困难,我们说什么都要帮。但在维护全镇百姓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我必须依政策行事。”仅一个月时间,他的嗓子几乎无法发声,但他办公室的门始终为村民开着。他相信,只要有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矛盾。通讯员 陆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