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欧阳蕾昵
“考级达人”师从名家
1986年,沈东从启东老家来到上海发展。凭着中专时学过的基础知识,沈东瞄准眼镜行业,决定系统学习验光技能。“当年学验光技术都是师傅带徒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啃’下来的。”沈东回忆说,刚起步时,白天,他虚心向师傅请教,刻苦钻研眼科知识。从基础眼镜学、普通眼镜光学到视光学理论。晚上,沈东就自行购买大量有关验光配镜方面的书籍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业务能力。后来,沈东报名参加了上海眼镜职业培训中心的课程,从初级验光师开始考起,历经10多年的努力,最终沈东拿到了验光专业资格的最高“派司”:高级验光技师,自己经营的视光眼镜店也开始在嘉定地区小有名气。
“最幸运的莫过于被验光界的大师相中。”沈东告诉记者,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首届高级验光技师技能考试比赛,并取得很好的名次,没想到却得到了验光界行家齐备教授的肯定。跟着齐备教授,沈东的职业生涯开启了一片新领域。在当下以电脑验光为主的趋势下,沈东却凭借一手过硬的技能打响名气。
“四步”验光有口皆碑
很多人把验光形容是一次诊断:散光、近视、远视、斜视……技术越高、对光学理解越深的验光师,越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为顾客选择最合适的眼镜。
在沈东的名片上赫然印着自家的 “绝活”:验光四部曲——电脑验光、暗室校影、插片校正、空间试戴。“很多人认为,现在都有机器了,验光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沈东说,一次精准的验光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有一次,一位从市区慕名而来的顾客来到店里找沈东。他去过多家眼镜店,反复验光矫正,配来的眼镜怎么戴都不舒服。经人介绍来到嘉定,沈东仔细检查,发现这位顾客是带有高度斜视,沈东仔细询问了顾客的情况,根据验光结果反复调整配镜数据。取新眼镜的时候,顾客说出了心里话:“在别的眼镜公司配过多副眼镜,都感觉不适没法用,听说这里的验光师手艺好,没想到,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诚信服务赢得顾客
沈东表示,作为一名验光师,除了要为他们选定适合自己的眼镜外,更要做好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工作。如今大家进眼镜店都先选镜框,再验光,但很多选的镜框可能并不合适顾客需要配的镜片,沈东会看看顾客选的镜框,根据顾客的年龄、职业分析用眼情况,发现不合适的,还会劝客人换掉。对一些调节性近视的顾客,他会建议其进行适当的训练,碰到父母带孩子来验光的,沈东就反复提醒他们注意坐、握笔等姿势,定期接受视力检查。沈东店里有一种名为“渐进多焦”的镜片,尤其受到本身有近视度数又眼睛老花的顾客欢迎。
“我们的镜片全部从正规渠道进货,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镜片。”沈东告诉记者,上海市眼镜玻璃搪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会不定期抽查全市眼镜店“定配眼镜”的质量情况,他店里的产品每次都检测合格。更难得的是,视光眼镜店还获得了2013年嘉定区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入选的几家眼镜店除了沈东是个体经营外,其余都是老字号连锁品牌。
采访时,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走进店里,沈东欠身起来,乐呵呵地迎上前去,“阿姨,今天有什么需要吗?”
“眼镜戴上去有点松动。”老人取下老花镜递给沈东。
“可能是螺丝松了,我来帮你弄一下。”接过眼镜,沈东娴熟地用十字螺丝刀拧了几下,再用手调整一下镜架的弯度。“您再试一下,看看舒服不舒服?”
“这样好多了,谢谢你啊!”老人走之前,见到记者正在用笔记录着,连连夸赞,“沈师傅真的很好,我们这片街坊邻居都是知道的。他的店从梅园路搬过来,我们也跟着一起搬。”
爱心奉献回报社会
每年的重阳节,沈东都会参与敬老服务活动。他把十几万元的验光仪器直接搬到嘉定区老干部局,免费为离休老干部验光。一年一度的“415爱心服务日”,沈东还会走上街头为老百姓免费清洗眼镜、修理零部件。
“同一双眼睛,如果遇上不负责任的验光师,测出来的近视度数差距会很大,这样顾客越戴眼镜越近视。”沈东告诉记者,凡是来店里配镜的顾客他会嘱咐他们尽量自己来取镜,取镜时还要根据个体情况试戴调整。“主副视眼不能搞错,不然怎么看都会有点不舒服。”
经营至今,每位老顾客的档案沈东都会详细记录在册,为的是更好地进行售后跟踪服务。记录册上,从普通老百姓到机关公务员,甚至眼科医生也成了店里的熟客,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顾客,沈东的服务更为周到。
“原来的纸质记录本也更新换代了,你瞧,现在顾客的资料全部在电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