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倒逼民生项目更好地实施,民生项目助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扎实地推进。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成满意的民生工程,这是改进作风的初衷与目的所在,也是避免滋长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举措。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党员干部听真话、实话、群众话,一点一滴都记心上、一条一条研究解决,要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扎实推进民生项目的落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作风、新气象,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要避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热衷于追求形式上的“满意度”。和群众约个时间地点,匆匆“接头”,问个数字填个表,打声招呼转身走,这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群众路线”,听不到真话、实话,更不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生项目”要搞好,搞花架子没用,要树立常态工作机制,多下乡、常跑村,这样才能看到真实情况,听到百姓的真话,思考把百姓所需所求转化成民生项目做实做好。今日东报《走村镇、话三农》栏目刊发的浦东新区泥城镇党委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要在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农民增收等八个方面“迈出一步”的具体要求,八个“迈出一步”,步步关乎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用“挨门进、自搬凳”精神推进民生项目的决心。(详见A3版)
民生项目的落实,一件一桩要靠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光动动笔、动动嘴,是不能解决基层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的,因此,只有一条一条研究解决、推进、落实,才能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成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