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忘的,是自己踏上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我是在华漕镇踏上社会,开始自己第一份工作,所以对这片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70年代初期,我分配到华漕镇一家木器厂,我们学徒工全部住宿,镇上的侯家厅、关帝庙、从西街、南街到北街,从老宅古树、学校操场,那条横穿洪泾的蟠龙港,到周边生产队的菜地,还有东面的铁路道口看火车,都成了大家业余时玩耍的地方。
以前曾听说讲,华漕镇的诸翟,开有一种美丽的紫薇花。后来看志书才知道,华漕镇的诸翟,因为历史上有紫堤村而得名,在穿镇而过的逶迤曲折蟠龙港畔,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紫薇花,每逢春夏季节,紫薇花繁花似锦花香四溢,飘落在河畔,好看的程度令人惊叹,落日余晖与江花交相辉映,使人仿佛进入了桃花源,清代文人《紫薇古堤》的“争开迎夏景,摇落尽秋晖”著名诗篇,记录紫薇花盛开的美景,所以华漕镇的诸翟,也被称为紫薇花的故乡,每年的4、5月里,去看紫薇花绽放的情景,成为我们当时固定的一个习惯,也是唯一的娱乐活动。
当时上班一天下来,晚上躺在床上,必做的功课,就是念厂党支部书记凌根弟在我们报到时,作忆苦思甜报告的句式,什么旧社会华漕的农民房子破旧,睡觉“朝天睡可见满天星,侧转睡看见过路人,合扑睡还看见十八地狱层”;什么华漕镇旧社会农民穷的是“讨饭的人像走马灯、卖酒班(酿)的人像出龙灯”的悲惨情景。总之感觉这里就是一个穷地方,经济不发达,当时我们也闹不清其中太深的意思,只是觉得支部书记老凌他的一口本地话,朗朗上口很好玩。
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数夏天在蟠龙港旁通宵舨网捉鱼,借一张网,大家轮流值班,第二天用钢精锅子烧战利品,从厂食堂里讨来酱油,放一大把葱,味道绝对鲜美,再买来55度的七宝土烧、加饭黄酒,大家用搪瓷碗干杯。秋天去捉蟋蟀斗,输赢“枉东道”赌午饭的一块红烧肉,冬天宿舍里开军棋“四国大战”,当时厂里年轻人,过的是清淡的集体主义生活。
80年代开始,读书的风潮开始兴起,我也考上大学,后来工厂搬迁,但每年春节都要回到华漕镇看望退休的师傅,每年和同进厂的师弟兄、同学聚会,大家每每谈起学徒的经历,都非常留恋这段的宝贵时光,想起那踏上社会最初的日子,下班去掏鸟窝、拷河浜的情景,思念当地的古宅老树、展销会、庙会上的小吃;弯弯曲曲的西大街,中学里两棵高高的银杏树;当时品尝过的朱家泾村羊肉、红星村甜芦粟、肖王庙村黄狼南瓜、石皮弄村雪里蕻味道;津津乐道为华漕镇当时夺得上海农民篮球赛冠军的新家弄村农民篮球队,小镇上各种难忘的民俗民风。
史事都是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我们踏上华漕镇的土地,已惊叹现代化的速度、开发后的程度,现在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集聚地,西郊庄园、万科红郡、网球俱乐部等一大批万国建筑群在此崛起,还有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那么多的国际学校在这里扎堆办学,每天浩浩荡荡的车队就是国际社区的一大风景线,各种大卖场、大企业、大的居民区。三镇合一之后,随着地域行政区划变化的同时,更令人瞩目的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高高耸立的航运塔楼,漂亮笔直的通航跑道,彰显出这里已成为新世纪上海建设航运中心——虹桥交通枢纽最典型的所在地。在深度城市化的闵行版图上,在整个上海、中国的地图上,这块宝地上现在已经耸立起集空港、高铁、立体道路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交换地,将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国际教育中心、现代物流集散地,来自各个地方的客商,全世界五大洲的嘉宾汇集于此,共同描绘出东方明珠之畔绚丽无比的精彩画卷。
我为曾在华漕镇工作过而自豪,记得那美丽的紫薇花,那一簇簇的花瓣、一路飘洒而来的芳香,更为这片土地上的飞速发展而骄傲。她的发展,见证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是整个闵行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最好诠释。
我一直深情注视关切华漕镇的一点一滴变化,因为毕竟在这里留下我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将近40年过去了,我期待紫薇花故里翻天覆地的现代化雄伟崛起,盼望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能够栽种更多的紫薇花,期待在这里,绽放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美丽妖艳芳香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