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许多市民表示,设立“两日”,将有助于人们记住历史,更好地开创未来。
近年来,我与浦东红色收藏家倪胜昔走访了不少浦东的抗日遗址,采访了解抗战故事,追忆那些浦东的抗日勇士。我们看到,当年勇士们抗击日寇、英勇战斗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担忧,不少抗战遗迹,正逐渐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掩埋,那些抗日的勇士,正逐渐被人遗忘。于是,倪胜昔等人制作浦东抗日题材的纪念封、集邮明信片并向社会各界展出,我也开始搜集浦东抗日题材的文史资料。
汇角之战。1938年1月,周大根(原名根发,又名秋萍)受党的委派,到家乡泥城组建了番号为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简称“保卫二中”)的抗日武装,由周大根任中队长,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都参加了这支队伍,这也是浦东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在周大根的领导下,“保卫二中”加强了官兵的军政训练,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短短半年多时间,已成为人手一枪的200多人的抗日武装。同时还帮助祝桥的连柏生组建了“保卫四中”,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为后来组建“新四军淞沪支队”奠定了重要基础。
“保卫二中”武装组织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日本侵略军的恐慌。1938年12月16日,日寇出动6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气势汹汹地扑向“保卫二中”驻地——泥城,企图一举消灭“保卫二中”。“保卫二中”战士在周大根的带领下边战边退,隐蔽在芦潮港汇角海滩的芦苇丛中,同数倍于己的日伪军激战。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打死打伤了不少敌寇。不过终因寡不敌众,周大根等28名儿郎壮烈牺牲。
“汇角之战”打响了浦东抗日的第一枪。后人为纪念周大根,在汇角创建了一所小学,取名“秋萍小学”,至今,在南汇新城镇芦潮港,还有以烈士命名的学校“芦潮港秋萍学校”,学校里设有“周大根烈士陈列室”。
朱家店抗日之战。在川沙新镇六灶朱店村有一座“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碑文由原抗日武装浦东支队队长朱亚民亲自题写,记载了1944年8月24日的一次伏击战经过。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斗,曾作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被选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例选”。
1944年8月24日一早,浦东支队获得情报,侵华日军周浦据点一支47人的中队将赴六灶一带进行扫荡。浦东支队当即进行了研究部署,一方面派出联络员急赴六灶镇,要求伪镇长设宴招待,设法牵制住敌人;另一方面决定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一路由一个中队的兵力组成,负责抢占五灶港桥,截住敌人的退路;一路由一个分队的兵力组成,负责据守张家袜厂,正面阻击敌人,堵住敌人前进的道路;另一路则为主力,由两个中队的兵力组成,归支队长朱亚民和参谋长张席珍率领,分散隐蔽于五灶港桥至张家袜厂间的芦苇中,设地雷阵,待敌人行进受阻后,负责总攻。
毫不知情的敌人一进入伏击圈,立刻遭到了地雷、机枪、步枪的猛烈打击,被打得晕头转向,毫无还手之力。战斗中,我军战士们敢打敢拼,有力地痛击了敌人,一举歼灭日军34名、汉奸1名,缴获掷弹筒1具、机枪2挺、长短枪40多支。我军无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