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区约有各类窨井一万个左右,涉及水务、通信、电力等多个权属单位,有时一只窨井盖丢了,‘找主人’就要花费数周时间。”日前,金山区区管公路窨井盖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推开,一位普查员在做普查工作时向笔者道出了“马路陷阱”之难。
在普查前,金山区建交委及下属单位区公路署对解决道路“窨井盖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作了深刻反思:小小一只窨井盖,管理上有交叉、责任上有盲点,如果人人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能久拖不决,以致常常造成隐患处置不及时,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他们作出承诺:一旦发现“马路陷阱”这类城市管理难题,先消除隐患,再分清责任。同时,全面铺开金山区区管公路窨井盖摸底调查工作。
据介绍,摸底调查工作是对公路周边窨井盖数据开展普查并校验入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金山区公路署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根据计划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窨井盖托底管理系统,将其纳入区路网分中心设施巡视系统。同时,该区公路署还将窨井盖统计表发至各管线单位,要求各管线单位组织统计区管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管线及井盖。最终核对窨井盖数据,理清窨井盖的权属单位及其规格、材质,为窨井盖的托底管理做好准备。据悉,窨井盖管理系统可望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井盖从此将有“身份证”,届时将更加规范地管理公路窨井盖。
围绕“窨井盖管理”问题,一系列长效机制制订出来。根据要求,金山区公路署将建立窨井盖权属单位—区公路署—区公路路网管理分中心三层主动巡查机制,并承诺接报后4小时完成窨井盖处置修复。在窨井盖日常管理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旦接报或发现窨井盖丢失、损坏,该区公路署将先采取安全警示措施,并通知权属单位予以修复;如在规定时间未得到处置的,由道路养护公司先行修复、托底处置,并于当年底与各井盖权属单位进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