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黄浦江与川杨河交汇的杨思水闸呈现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该闸是进入浦东水域的“黄金水道”,浦东各建设工地的沙石料80%以上由水路经杨思水闸进入,每天有200多艘装载建筑材料的船只通过,从早到晚穿梭不息。
据了解,近年来,杨思水闸采取“3+1”通航管理模式,即水闸、港监、水警三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通过与社区共建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确保船只畅行。杨思水闸根据潮汐特点科学调度,涨潮时,通知港监放行载物船过闸;落潮时,则放空船过闸,以加快过闸速度,减少搁浅事件。同时,杨思水闸将原来的“办事窗口”外移一公里,设在川杨河下游的黄浦江入口处,让船民就近在进闸前办好过闸手续,这样既方便船民又节省闸内等候时间。过闸船舶办手续、付费等,也由以往的双向改为单向一次性办妥,减少了船只的“摩擦”,加快了过闸速度。
过去,水闸工作人员指挥船只过闸依靠高音喇叭,附近居民反映太吵。如今,他们采用“口+手”的现场调度法。水闸调度员来到现场指挥,噪音低了,效率高了,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近年来,杨思水闸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爱水护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服务船民、服务社区的活动。如向船民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以及环保水务知识;开展“学雷锋”活动,设摊接受咨询,免费为船民提供抽水泵、救生衣、救生圈、油布等设备。
杨思水闸党员志愿者还与当地居委困难家庭结对,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经常登门慰问孤独贫困老人,为困难家庭的学生解决实际难题,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多年来,杨思水闸先后荣获了“市劳模集体”、“市工人先锋号”、市“学雷锋,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