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农业有了自身吸引力 农民成了一份体面职业~~~
农业有了自身吸引力 农民成了一份体面职业~~~
农业有了自身吸引力 农民成了一份体面职业~~~
农业有了自身吸引力 农民成了一份体面职业~~~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有了自身吸引力 农民成了一份体面职业
灯塔村:一个合作社让286家农户种上幸福田
  □记者  陈宗健        

  本报讯 在沪郊嘉定北隅,有一个与江苏太仓接壤的最边缘村落灯塔村,那儿的农民大多有种草莓的习惯。据当地人称,这可能是与当地地势低洼有关。有人曾戏言,走进灯塔、矮人三尺,意思该地可适宜种的农作物选择余地十分有限,所以种草莓便渐渐成了当地家庭经济收入的一种补充,因为草莓种植期遭遇暴雨灾害性气候概率相对较低,且相对耐湿。然而,由于受农村传统习俗影响,当地的种植户通常都习惯于守着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都不太具有冒险精神。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灯塔村的草莓种植都仅限于小打小闹状态,难成气候。

  为了引导这些农民转变观念,鼓励与帮助当地农民通过种植草莓来致富,在市、区有关部门及嘉定工业区的支持下,于2007年斥资组建了“农灯”草莓生产基地,并归属于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政府出资,让农民受益,这是当初成立合作社的一个初衷。因此,合作社将种植大棚全部无偿供给农户,承包农户只需按当时的土地流转费标准支付相应承包金每亩1000元即可。对承包10个大棚以上的农户,第一年合作社还可让其再享受20%的承包优惠金。此外,村委还能给所有承包农户提供相应的培训与销售上的帮助,并有免息贷款提供。此举旨在通过将这些农民组织起来,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跨出家门,去体验与分享规模经营的一份收获。

  面对村里头为村民们搭就的这个致富平台,不少村民当时在心动之余,心里还是难免有些顾虑。因为,他们心里想的是,在自家门口的责任田种草莓,种得好,就收一点,种得不好,也无大碍。承包了基地的大棚种植草莓,一旦种植失败就得赔本。所以,许多人当时只是试探性地承包二三个或四五个大棚,规模种植效果一直不太明显。此时,作为全村最年轻的村民组长,费雪英开始带头出手,一下子包下18个大棚共计16.5亩土地,成为当时村里承包种植草莓面积最多的一个女性。其实,对于费雪英而言,当时跨出这一步心里也承受了不小压力:自己动过两次大手术,丈夫在企业上班没时间来帮她,对规模种植自己又毫无经验,找人工又不易。而且,当时留给她的那一块地积水严重,且乱草丛生,俨然一块不招人待见的低洼地,把本打算与她一起准备各包18个大棚的另一个女伴也给吓跑了。

  但这些还不算是让费雪英心中最担忧的事。费雪英告诉记者,她当时其实心里最没底的还是草莓的销路问题。果然,这一担心在第一年的承包种植中便渐显端倪。费雪英说,草莓冬天还好,主要是3-5月份,一旦成熟,18个大棚每天都有几千斤等着要出货,销路一旦不畅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后来烂在地里的草莓有近20%,看着非常心痛。好在当时有菜管家电子销售平台帮着销掉一部分,村里又一起帮着找销路,加上自己努力跑市场,最终不仅投下去的十几万元成本全部收回,还赚了10万元。

  从第二年起,费雪英种植的草莓销路便开始渐渐被打开。先是村里人来买她的草莓,并将其作为礼品送市里一些朋友,进而被口口相传引来了一批批上门订购及采摘游市民。后来,这一波人流成了她的固定消费群,且队伍不断扩大,为她带来了30%-40%的总销量。与此同时,菜管家电子商务销售量也在逐年提升,使每年总销量稳定在了20-30%。剩余的一部分则靠自己跑农贸市场销售,加上村里再帮着销一部分,销路已经不是问题。去年,仅草莓净收入就达20万元。加上种植的西甜瓜,总收入近30万元。

  费雪英眼下所种植的草莓全是靠自己从浙江引进的优质品种“红颜”母本所育出的移栽苗。为了提升草莓种植附加值,费雪英通过动脑筋尝试繁育技术获成功后,将原有家中的水稻田改种草莓秧苗,自己进行繁育。去年,搞成功2亩半母苗地,除18只大棚自用外,多余的部分当移栽苗卖出,结果获利5万元左右。今年可望有7亩母苗田进行繁育,据测估,一亩地可繁育出5万株移栽苗,就是35万株。若按照0.50元一株计算,其经济价值就是近18万元,相当可观。另外,一只棚大致需5500棵移栽苗,包括人工,成本3000多元,自己育苗成本可控制在800元左右,这样一个大棚即可省下3000元左右成本。

  费雪英种植的草莓曾在上海市草莓“评优、推优”活动中获银奖,并在嘉定区妇联举办的“双学双比”农产品展示评优活动中获第一名。

  费雪英在基地大面积承包种植草莓获得成功后,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到基地来争租大棚种植草莓,使基地草莓大棚成了抢手货,农民们干劲倍增。费雪英对此说,有许多时候,尤其是双休日晴好天,一睁眼就得往田里跑,早、中饭都顾不及吃,忙着接单子发货。但即便再忙再累,这心里头却是越干越开心。并坦言,这全是因为有合作社这个平台,让她们这些农户才有幸种上了眼下这块幸福田,使农民们真正认识到了农业自身的吸引力,觉得搞农业越来越有奔头,并真正体会到了农民是份体面职业。她说,以前农民因为收入不高,所以才想着外出去打工,现在农田吃香,想多要都难了。

  据悉,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户286个,种植面积1000多亩,个个信心满满,越种劲越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浦东新区: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硅谷”
市渔政处“曙光1号” 专项执法行动首战告捷
短讯
灯塔村:一个合作社让286家农户种上幸福田
东方城乡报综合新闻A02灯塔村:一个合作社让286家农户种上幸福田 2014-03-06 2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