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蕾昵
本报讯 2014年3月5日,浦东新区“三农”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本区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下阶段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浦东“三农”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晓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福康主持,副区长陆鸣部署2014年全区“三农”工作。区人大主任唐周绍、区政协主席张俭出席会议。新区相关委办局、各镇、村负责同志,农口系统各单位、农发集团和有关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会上,区规土局、川沙新镇作了交流发言。
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2009年两区合并后,浦东农村区域占全区总面积40%。为响应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统筹城乡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浦东新区村庄改造五年(2010-2014年)行动方案》。在村庄改造中,浦东在全市首创了“5个不通过”(即没有村民户代表大会75%以上代表同意,项目申报不通过;设计方案与现场存在较大差异,评审不通过;建设方案不公示或公示后群众意见较大,立项不通过;项目建设期间引起群众不满反映较大,验收不通过;决算与审计结果有较大差距,资金清算不通过)和“1+10”管理制度,即1本《浦东新区村庄改造工作手册》,使村庄改造由“无标”实现“区标”乃至“市标”;10项主要工作制度是长效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资产管理制度、差别化财政扶持制度、招投标制度、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造价咨询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复合验收制度,保障了村庄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据了解,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实现浦东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万元的倍增计划,2009—2012年间,浦东农民转移性收入年均增长39%,四年增长了2倍,使两区合并以后的浦东农民共享了浦东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2014年,浦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跨越: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为重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以强化安全监管为保证,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应;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开展农村综合帮扶为契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记者获悉,今年浦东将以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为导向,进一步加大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三高”农业发展力度。积极承接上海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重点发展种源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业、品牌农业、域外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打造农业“硅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今年,浦东将以点带面,重点推进“5+1+6”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建设,延伸和扩大浦东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并在示范区域集聚和发展一批如5万头规模东滩祥欣国家核心种猪基地、2万平方米大地花卉种苗种源、杰隆“人乳化”奶山羊等生产规模、装备设施和种养技术在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打造与浦东“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形象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和亮点,发挥对全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