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不利局面,实现“新账一律不欠,老账逐年还清”的目标,城桥镇党委政府针对新增违章建筑的特点,创建违法建筑快速处理机制,围绕“快”字大做文章,进一步明确要求、配强力量,不断完善事前的发现机制、事中的快速处置机制和事后的跟踪回访机制,使新建违章建筑控制得了、拆除得了,使个别群众违章建筑的欲望得到了控制,从根本上达到了从“止违”到“止心”的目的。
□通讯员 周利
城桥镇党委、镇政府明确违法建筑处理的责任要求。该镇设立24小时投诉电话,对各类举报、转送、巡查发现的违法搭建案件,及时派出工作人员,确保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调查取证;对新增违章建筑自发现后24小时必须进行处置,对新增违章建筑实行零容忍。该镇要求拆违办工作人员要铁面控违、铁腕治违、铁拳拆违,坚持“有违必拆、一视同仁、不办人情案”的原则,并将拆违止违工作列入年终考核重点,对新增违法建筑和计划拆除的存量违章,落实责任,列出时间节点,对村居进行量化考核。明确各村居为拆违责任主体,村委会制定控违止违村规民约,以村民自治形式,组织人员,对在建的违法建筑进行快速制止,有效拆除;镇拆违办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以政府名义实施帮拆和强拆。在队伍方面配足人员。城桥镇进一步充实拆违办工作人员,形成两个外业组、一个内勤组和一支拆违协管队伍的“2+1+1”工作梯队。并于今年6月份,组建了一支善于把握现场、控制现场、具有拆房资质和安全保障的拆房专业队伍,每天随同拆违人员有针对性地到各村巡查,在确认违章后,当即予以拆除。
完善事前发现机制
依托大联动平台,城桥镇党委、镇政府在镇、村、群众层面搭建三级监测网络。在镇级层面共有两支队伍,一支是联动办镇级巡查队伍,负责全镇面上的动态巡查,每日由专人对巡查人员监控在岗行动轨迹,另一支是拆违协管员队伍,着重围绕重点地区进行机动巡查。在村级层面,以联动工作人员为主,实施网格化常态巡查。镇联动办督查组对网格巡查主动发现情况进行实效督查,平台组对村居违章建筑巡查发现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并纳入被动发现日常考核,每月通报情况。镇村两个层面三支队伍发现的数据定期比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巡查发现率得到保证。在群众层面,加大违法建筑治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注意营造违法必纠的社会氛围,在强拆过程中适时组织村居干部、村民组长现场观摩,组织电视台、报纸进行宣传报道,创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将政府拆违的信心和决心传递到每家每户。通过设置举报电话,加强节假日值班等方式,使群众自觉参与到拆违止违的工作中。
完善事中快速处置机制
一是建立快速处置绿色通道。采取跨前制止新增违章机制,对新增建筑物合法性的审查做到“当日发现当日核清”,镇级网格巡查、村居网格巡查员对所有建筑材料进场入户、正在建造的可疑建筑物上报镇级联动平台,村建所接到派遣案件后,及时赶赴现场,通过建房档案核对,将确认违章案件返回联动平台。对于违章建筑,一方面村建所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文书告知,另一方面相关村居干部、联动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劝诫,及时组织自拆、帮拆程序。与此同时,镇联动平台将转派单发至镇拆违办。镇拆违办对限时未处置的违章建筑,按照拆违行政程序手续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强拆,并将拆除情况上报联动平台。镇联动办设专人负责新增违章建筑受理派遣处置及跟踪结案核销。同时每月对新增违章建筑发现数、核销数、核销证明及派遣处置、处置案件核实数量进行汇总、上报、归档。二是建立新增违章快速处置例会制。通过快速处置每周例会,研究疑难案件处置对策,通报一周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同时针对上月考核较低的单位,主动上门指导业务,帮助考核低、存在问题的单位做好整改。
完善事后跟踪回访机制
主要为:一是做好材料归档,镇拆违办建立“一点一卡一案一销”制度,做到资料齐全、规范,条理清晰、查找方便。二是做好动态巡查。对已拆除或未规整到位的违章建筑,镇村网格巡查员重点巡查,防止拆后再建现象的发生。三是做好人文关怀。由于拆违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执法难度较大,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引发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拆违止违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保护群众利益。在实施帮拆强拆时,尽可能减少群众损失,同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当事人一定的人工费等成本补偿,以减少当事人的实际损失。四是做好矛盾化解。对因拆违止违引发的社会矛盾,镇信访稳定部门与拆违办、村居等部门密切配合,注意安抚当事人情绪,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着力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