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天悲意,一曲荔枝天下知——红线女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在源流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粤剧传承史上,树立起了无法磨灭的丰碑。
在“一周开堂”栏目,笔者曾在第一时间缅怀过多位丰碑级的老艺术家的离去——孙道临、周柏春、吴君玉、谢晋、袁雪芬……并留下由衷的感叹,这样的艺术家走一个少一个。
这个星期的第一天。广州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这个被海内外粤剧爱好者所熟悉的“红宅”里,各界的吊唁者络绎不绝。洁白素净的房间里没有华丽的装饰,洁雅的兰花四处可见,粉红色的沙发套点缀房子主人——粤剧大师红线女对美的追求。
一天以前,红线女因为心脏病突发,于晚上8时40分病逝,离开了人生这座大舞台。
红线女走得突然。7日中午12点多,89岁的红线女仍在热情指点着正在唱念做打的一群小朋友,顾不上吃午饭。红线女的弟子郭凤女见证了老师生前最后一堂粤剧课,“我从心底敬佩我的老师,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奉献给了粤剧。”
红线女走得无憾。授课结束后,当听说自己学生明天要举办一场慰问粤剧老艺人的演出,红线女听了很高兴,要了两张票,说这是好事,我一定过去看。虽然红线女最终没能听到学生的这场演出,但使红线女可以欣慰的是,粤剧艺术已根深叶茂。
昭君出塞天悲意,一曲荔枝天下知——红线女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在源流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粤剧传承史上,树立起了无法磨灭的丰碑。
出生于粤剧世家的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一个有着浓郁南粤文化气息的姓名,因为喜欢“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和个中精神,改艺名为红线女,从此,这个名字成了中国艺坛的传奇。
在6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红线女创造了“红派”艺术,她的“红腔”可谓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开辟了粤剧表演的崭新时代;因为她和丈夫马师曾的出色演出,周总理把“南国红花”的赞誉给了粤剧,也是因为她和其他粤剧名家的心血和努力,粤剧这个地方剧种,成了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剧种”。
斯人已去,余音不绝。“在我看来,母亲对艺术的奉献和爱国情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她才这么热爱粤剧艺术。”红线女女儿马鼎盛的话,实则说出了整整一代丰碑级艺术家的共同特质。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