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城乡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 事件众议~~~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事件众议
“三好学生”该何去何从?
  【事件回放】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宣布:从2014年起,中小学将不再评选省级“三好学生”;基层教育部门是否评选“三好学生”,由其自行决定。消息一公布,便引来各方热议。有关“三好学生”的存废之争再次被提起。有人鼓掌叫好,认为评选“三好学生”已失去其原有的初衷;有人则深表担忧,“三好”不再,对学生的鼓励何来?“三好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学生?

  【微博热帖】

  @名苑:从心理学上讲,评选“三好”,把学生从小分成三六九等,给他们造成分等级的压力,没有获得荣誉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此举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和伤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奋进:“孩子的优秀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成绩,更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专长。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是千篇一律强调‘三好’或是‘五好’,而是多元化的育人理念,促进人人成才,促成多方面人才。

  【编者观点】

  从趋势和教育自身的功能来看,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在社会多元化、个性化时代,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需要作出调整。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应得到尊重,而不是人为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人去效仿。其次,任何一种评价结果,都不仅只有正面效应,其负面作用同样明显。一方面,若是“三好学生”附带了过多红利,势必带来“暗箱操作”等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荣誉在给予引导的同时,也会带来忌妒心,甚至形成群际间的分裂。再次,“三好学生”评选的取消也是教育去行政化的需要。既然有“三好学生”,自然除此之外的都是“非三好学生”,而从校级开始一级级地评选,层级越高越成为一种行政权的象征。教育去行政化不仅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更是减少行政对教育和教学的干涉。总之,取消“三好学生”是教育功能的纠偏,其为教育的自我发展和学生的个性成长释放了空间。

  但显然,仅靠取消评选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三好学生”的评比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从幼儿园的“小红花”到学校的“三好学生”,再到单位的“先进个人”,最后到各种各样的全国“劳动模范”,这样一条“荣誉链”是依附在我们现有体制和价值观上的成长之路。如果突然抽掉其中的一项,会让很多人感到迷茫:如何衡量和证明自己?

  事实上,在基础教育中,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必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哪里表现好就奖励哪里,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行有针对、更具体的奖励方式,才符合孩子的成长历程。”有教育专家强调,取消评选“三好学生”并不意味着忽视对学生的鼓励,而是应当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近年来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代之以更为全面的评价方式。在北京十一学校,曾任班主任多年的闫存林介绍,该校已经取消了“三好”评选,转向“优秀学生”或“卓越学生”等多样的评选方式,由学生自主申报,然后学校根据一套完善的评选规则对申报学生进行审核,由于没有名额的限制,只要达到条件者都可以获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民生·论坛
   第A08版:专版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专题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社区·副刊
专家提醒:双12网购小心被“扫号”
■点击
抓拍
武汉大学生用筷子和牙签搭建成黄鹤楼
全国电子学籍系统明年开通
■热议
“三好学生”该何去何从?
周日后期上海将迎来降雨
东方城乡报城乡一周A02“三好学生”该何去何从? 2013-12-13 2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