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社区·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场老社区呈现新气象~~~
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场老社区呈现新气象~~~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场老社区呈现新气象
老社区改造“照亮”居民的心
  【视点】“路面坑洼不好走,垃圾脏水苍蝇飞。”居民口中的顺口溜,毫不夸张地诉说着老社区的现状。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希望有人能把小区管起来,希望小区环境干净一点、治安好一点、设施多一点;希望小区不再有盗窃案件、乱搭建、养鸡种菜;希望小区也有标准化菜场,出售新鲜安全的蔬菜;希望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可以下棋、跳舞、拉家常……

  当改造工程走进老社区,物业管理、志愿者这样的概念植入到老社区居民的心中,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冲击着居民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干净的路面,人们不好意思再扔垃圾了;买菜更习惯直接进菜场了;破坏小区花草树木,有志愿者主动来提醒了……这样的改变,正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场社区这样一个老社区发生着,一盏盏重新亮起的路灯,照亮了居民的心,更照亮了居民对美好社区生活的新希望。

  今年6月的一个傍晚,东海农场“滨果路”上华灯初上,在约500米宽的“马路”上,人流不息,有的结伴跳起了健身舞、有的三五成群拉起了家常、有的在自由散步……这样的场景,在东场社区还是第一次出现,也讲述着东场社区居委为社区居民做的一件“亮灯”实事工程。居民高兴的说“路灯亮了,人气活了,伲东场老社区的居民生活更有劲头了”。

  公式

  东场社区创始于70年代,是东海农场的前身。2003年书院、新港、东海农场(部分)合并,2006年成立了东场居委会。此后,经东场居委对老社区的现场调查与书院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拟定了对东场老社区的改造方案,其中“亮灯”工程是其中之一。至今年上半年,东场社区的三三公路、桃园路、振东路、迎宾路分别被改造并亮起了路灯。

  东场社区由于建设年代早,许多设施严重老化,像路灯这样的基础设施成了“千疮百孔”的摆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像滨果路这样的主干道,也成了路灯的盲区,与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居民对此意见也较大。路灯终于亮了,怪不得有如此众多的居民聚集在此,享受华灯下美妙市景……

  据东场居委主任郭丽华介绍,自去年开始,东场居委会开始对辖区内6条道路路灯进行网络式的改造,去年10月完成了三三公路和迎宾路路灯改造,今年2月完成了桃园路和振东路的路灯改造,6月又完成了主干道滨果公路上的路灯改造,共安装新式节能太阳路灯48组,不仅方便了居民群众的夜间出行,还大大提高居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

  对路灯改造后的状况,郭丽华归纳为“三多三少”:路上行人多了、广场上跳舞的人多了、抱着小孩串门的人多了;盗窃案件少了、车祸少了、赌博的人少了。整个社区不仅被路灯照亮了,更令人可喜的是,人们的心灵也被路灯照亮了……

  公式

  东场社区入住居民结构复杂,既有七十年代的老知青,又有来自原南汇“四大镇”的企业员工与行政管理人员,还有当地农村居民以及大量的外来人口。

  针对社区居民的特殊结构,东场居委充分利用好退休人员,组成了各具优势的志愿者队伍。现在整个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有:平安巡逻队、绿化巡逻队、老伙伴志愿者队、知心大嫂爱心行动队、文明星期六志愿队,共有100多人,分布在整个社区的菜市场、公交车站、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等各个角落,每当朝日初升的早晨,夕阳西下的傍晚总有志愿者行动的身影,甚至连“双休日”也不肯休息,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不计报酬,负责小区安全巡查、小区绿化巡查、小区公共设施的巡查。

  特别是“知心大嫂爱心行动队”,她是由社区大嫂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志愿者队伍,每两个月,知心大嫂们都会深入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测量血压、配药、燃气检测、付电话费、付水电费、环境打扫等服务,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并通过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使老年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知心大嫂”蔡兰芹今年58岁,是东海亭园新村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蔡阿姨一共结对了5位8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且与他们住的都比较近。所以,每天只要蔡阿姨有空,她就一定会挨个上门去看望下老人们,和他们促膝长谈,聊聊生活、谈谈子女工作,关心他们健康等情况。

  在镇创建上海市文明镇浦东新区创全国文明城区以及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中,东场社区的各支志愿者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场居委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反邪教优秀小区”、“浦东新区成人(社区)教育先进集体”、“人民调解信访代理工作站”、“书院镇先进志愿者队”等荣誉称号。

  公式

  东场社区目前有外来务工人员2060名,常住人口2176名,居委领导亲切的称这些人为“新东场人”。一些“新东场人”因为不太习惯社区化的生活,存在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的甚至不会用抽水马桶,干脆在走廊内摊上报纸,把大便拉在报纸上,包裹后往楼下丢,严重影响了社区环境卫生;有的则习惯了以前在自家屋里大声的说话,在社区公共场所里说话依旧很大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甚至引发矛盾。

  针对这些现象,东场社区居委的干部并没有一味地通过斥责、批评的方式,而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后又经过居委集思广益,推出了“四步工作法”来改变外来人口不良的生活习惯:第一步,从家庭妇女抓起,让分管妇女的同志摸清外来家庭的入住数,召开家庭妇女会议,用吹“枕边风”的工作方法逐步来树立这些外来人员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第二步,居委会利用好学校资源和学校一起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家园”的活动,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有奖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把讲文明带到家庭生活中去;第三步,居委会联合外来人口自己的“组织”,积极宣传社区文明建设;第四步,居委会牵手开设文明礼仪培训课,请来老师为“新东场人”上文明礼仪课等等。

  老社区的改造不能一蹴而就,如何逐步优化改善现在的居住环境,实现“宜居宜业”,这不仅是居民的心声,也是东场居委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据介绍,“亮灯”工程只是东场老社区的改造方案之一,东场居委会已经制定和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老社区改造工程,通过“道路建设”、“新菜场改造”、搭建“市民小舞台”等一系列改造工程,逐渐使老社区呈现出了新气象。

  通讯员 沈敏燕  记者 康晓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民生综合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崇明游
   第B08版:社区·副刊
老社区改造“照亮”居民的心
必访帮教护权益 情融相见化心结
东方城乡报社区·视点B03老社区改造“照亮”居民的心 2013-10-18 2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