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城乡差距 树立还账理念
涞水县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份。近年来,涞水县不但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而且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涞水县县委书记王义民认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能否大幅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
“我县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道路年久失修、饮水安全不达标、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污水乱排乱放、残垣断壁集中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之间在面貌和生活环境上存在巨大反差。”王义民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容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必须正视差距,把农村的面貌改造提升作为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来对待。
去年以来,涞水县围绕“环境整治、民居改造、服务提升、设施配套、生态建设”的工作目标,探索符合涞水实际、科学发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新路子。
涞水县农工委书记周峰表示,“由于多年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历史欠账比较多。因此,我们下定决心在财政紧张有限的情况下,树立还清农村历史旧账的理念,在改善乡村面貌这一项上舍得投,舍得拿,舍得花。”
涞水县结合村庄实际和财力状况,以“多干多支持、少干少支持、不干缓支持”为原则,制定了涵盖村内道路、便道彩砖、休闲广场、保洁车辆等在内的奖励激励政策共17条,以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据周峰介绍,涞水县在幸福乡村建设上整合各类资金,不撒芝麻盐,对于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村,不遗余力地给予重点支持,对于推进慢的后进村进行问责。
●规划设计因地制宜
资金使用合理有序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作业面广,工作难度大,涉及群众多,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科学谋划,就会打乱仗。王义民说:“我们始终把群众拥护接受作为工作原则,通过宣传发动、适当补贴资金和物化补贴等办法,动员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园,这是农村环境整治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
涞水县把村庄环境差,但群众基础好、村两委班子得力的村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实行先行先试,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然后,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观摩学习,用生动的事例和村庄面貌改造前后的巨大反差对村两委干部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很多村形成了群众逼着村干部干、群众主动要求干的浓厚氛围。
涞水县燕翎村曾是典型的“政策难进、技术难进、干部难进”村。村支书高明说:“县里组织村民们参观先进村以后,村民们感触很深,都感觉不发展不行了。有的村民自愿参与修路、清扫垃圾,改善村里环境。”
涞水县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庆富说:“按照涞水县的地质地貌特点,确定了‘以村庄环境整治引导性规划为主,以实地变更性规划为辅’的规划指导原则,各村参照引导性规划,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村规划,保证群众参与得了、接受得了、实施得了。同时,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用于补充村庄面貌改造提升所需要的刚性支出。”
资金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最大的瓶颈和制约。为此,涞水县专门明确了增加财政预算,道路和墙体科学施工降低成本,水泥、地砖、垃圾车集中招投标采购等7种筹措资金、降低费用的渠道。
周峰说,为保障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资金的支出顺序。对基础较差的村,要确保垃圾清运、道路硬化、残垣断壁整治、村庄绿化;对资金相对充足的村,在完成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抓点示范,逐步开展坡屋顶改造、改水改厕等工作。
●政府为农村环境购买服务
谨防“治理反弹”
过去,涞水县宋各庄乡悟空寺村是一个贫困闭塞的小山村,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进村路,房屋破旧,道路崎岖,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悟空寺村村支书赵金说:“去年,我们村被列为创建幸福乡村以后,不但进村的路修通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而且,村里还清理了建国以来都没有清理过的垃圾,整修了残垣断壁,把墙壁都粉刷成了仿古墙。”
悟空寺村村民赵俊说,“我感觉比原先好多了,村里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流,各家各户门口的杂物都不乱放了。现在,晚上出门有路灯,下雨天也不怕脚踩泥了。”
截至今年5月底,涞水县共有121个村庄完成了面貌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6250万元,清理各类垃圾4.8万方,硬化村内路面21.5万平方米,铺设地彩砖1.85万平方米,治理断壁残垣、翻新墙体4.9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垃圾池182个,安装路灯895盏,栽植绿化苗木7.6万株。
为避免走上“建了乱,乱了再建,建了又乱”的村庄环境整治的老路,涞水县建立了村庄环境整洁长效机制。张庆富说,涞水县成立了涞水县农村保洁员队伍,根据各村情况,每村可设3-5名保洁员,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清扫车,负责村内主干道卫生管理和村内垃圾清理。
据了解,涞水县专门出台了《涞水县幸福乡村卫生保洁制度》、《涞水县幸福乡村保洁员管理制度》等五项规章制度,对保洁员定期考核。目前,涞水县已为100个村购置了垃圾运输车,在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的100个村设置了村庄保洁员200名。
周峰表示,县财政设立了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00万元,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支付村庄保洁员工资。100个村经过保洁机制的建立,村庄环境得以稳定保持。
此外,涞水县还借鉴城市管理理念,制定包括村庄道路硬化、残垣断壁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在内的更新期限和维护保养办法,确保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
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