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市农委将嘉定区太平村确定为本市首个“村干部跟班见习基地”,为全市范围内的农村村“两委”现职或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已当选村“两委”干部提供学习平台。迄今为止,太平村已先后迎来了20名挂职干部,为农村基层干部架起了一座学习交流、实习锻炼的互通桥梁。
本报讯 “太平村的外来人口管理经验十分宝贵,见习结束后,我将把取得的‘真经’带回金山。”来自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的张峰在本市首批“村干部跟班见习基地”总结会议上如是说。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委副主任吴延风参加了学习总结会议。
据了解,来自奉贤、金山、崇明的6名村干部,在太平村就村干部工作模式、基层民主自治、联系服务群众、新村民服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班见习。7月底,他们完成了见习。在总结会上,来自崇明县长兴镇先丰村的陶叶华则表示,他对太平村的村民组管理模式更感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把村组党建、组务公开、村民组长专职化等管理方法带回崇明,结合当地实际,将村级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而太平村的先进经验则成为培养基层人才的一方宝地。据介绍,太平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幸福村、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民主管理第一村等称号。村党总支书记苏兴华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十大杰出村官、上海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带教老师等称号。所以,太平村先后被列为上海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的培训教育基地、嘉定区“双百工程”实践基地、江桥镇“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等。
传帮带,突出实践性,是太平村“基地式”培养模式的亮点。在村里,记者听到了一个关于“走基层,喝口水”的故事。原来,这和市委组织部派来的大学生村官程哲有关,他是交大研究生,在村里挂职已有1年半了。一天,他带着相机,随苏兴华书记走访困难户。到了801号人家门口,苏书记就和阿婆一起坐在板凳上聊起来了,并送上村里的慰问金;同时,苏书记边聊边喝水。而程哲觉得不渴,就把水杯放到了一边。离开后,苏书记对程哲说,老百姓的水一定要喝,因为你喝了他们的水,和他们就能多聊会儿。程哲静下心来想了想,认识到,“走访”不是记在相机里的,而是要让老百姓记在心里;“喝口水”有学问,都说党群鱼水情,鱼儿需要水呀。
认真安排,规范周到,显示了太平村“基地式”培养模式的特点。对于来自市、区、镇以及外地的挂职干部,太平村都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好,明确实习职务和部门以及学习交流内容。9月9日,太平村又迎来了云南省临沧市的3名挂职干部。这是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协调组织的少数民族村庄与发展名村携手结对的一项帮扶活动。他们将在太平村挂职学习2个月,旨在促进太平村与云南临沧村官的携手结对和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针对临沧村官的需求,太平村从全市角度做了细致安排,以太平村为基点,还组织他们到闵行九星村、崇明先丰村、奉贤杨王村、金山中华村以及常熟蒋巷村等学习参观。日前记者在村里看见一份安排表,那是对2个月的每一天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负责人都有了明确落实,仅苏兴华的名字在活动负责人一栏就出现了4次。
另外,太平村借助市、区、镇在村设立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大胆引入和积极输送两个途径中,先后引入了3名优秀青年进入村委班子,使村委班子形成年轻化结构。如现任村委委员的32岁女青年王芳,就是该村自己培养的最年轻的班子成员。她是该村朱家村民组人,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村,起先应聘的是村里外来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岗位;后来在村党总支的关心培养下,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等,逐步成长起来。同时,村党总支又把3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送出去,让他们在村级领导岗位和镇级经济管理部门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