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之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全区25家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原来“以收入为切入”的绩效考核分配方式,实行“以成本为切入”,既做到医务人员与利益脱钩,又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最近闵行区召开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大会,在本市率先实施由传统的固化静态管理向现代的全程动态管理转变。
据了解,依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政府能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转化成公立医院的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具体工作核算单位和医务人员,激励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从而确保各项指标的有效完成。最终使政府为百姓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具体落实,进一步提高服务满意度。闵行区医改办主任、区卫生局局长黄陶承说:“在管理上我们还引入标化工作量和标化工作量成本概念,改变‘以收入为切入’为‘以成本为切入’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式,规范医疗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政府、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的利益和目标趋同。”
伴随新一轮医改的推进,以信息化建设、药品采购流通模式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引人注目的“闵行模式”其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闵行区充分运用“制度+科技+管理”手段,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和电子病历(EMR)为核心,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覆盖区卫生局和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涵盖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22个大系统、220多个功能模块,形成应用、管理和服务3个层面的功能平台。进一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建立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心电图诊断中心和综合会诊中心,实施社区检查、网络实时传送、区域医疗中心诊断的双向医疗服务模式。还建立了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位一体”全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对疾病从预防到治疗的系统干预和连续、动态、全程的健康管理。
据闵行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大会传出的信息,未来三年内闵行区将着重从完善公立医院运行、医务人员激励约束、药品供应保障、分工协作等机制及强化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功能等方面入手,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记者注意到,此次闵行区三年行动计划中还提及,下阶段闵行区将整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完善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实行急慢病分治,设置成立区老年护理院和区康复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护理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和康复医疗功能,在二级医院设立一定数量的康复、老年护理床位,鼓励社会资本在老年护理康复体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由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闵行区下一步还将把高端医疗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形成国际化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平台,积极探索非基本医疗服务与非营利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标准化服务,体现“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约化”,建成适应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功能完善、专科配套、布局合理的城市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市服务功能转型,着力打造现代医疗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