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科教文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户户插艾蓬 家家飘粽香
大团老街端午民俗风情浓
  □通讯员 陈志强 

  本报讯 “新鲜的芦箬要哇——”端午节前夕,浦东新区大团镇老街上,农妇们正用当地土语,殷勤吆喝贩卖裹粽子的芦叶。一位腰束花袋的农妇笑着说:“这是今早刚从河边采摘来的,还带甜带香呢!” 

  永春北路上的千米老街,左右尽是枕河人家,一把把连枝带叶的绿色艾蓬高悬大门,户牖间不时传来煮粽特有的清香。老街上,60多岁的周老妈妈正在向游客现场表演包粽子,只见她左手拿芦箬,铺上洗净的糯米,嵌入大肉,裹紧芦箬;右手扎丝绳,一抽一绕间,10多只本地肉粽5分钟就摆上了桌案。她很快又制作了三角粽、桑蚕粽、小脚粽、箩簸粽等,许多年轻游客既惊讶又好奇,也学着包了起来。先将几片芦箬“拗”成漏斗型,再小心翼翼地将糯米、豆沙等馅料一点点放入……周老妈妈说,虽然超市里有现成粽子卖,但她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家人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家常说故事,其乐融融,充满了幸福温馨。 

  在老街的另一头,70多岁的顾老伯正在向社区居民讲述艾蓬与屈原、端午节的来历。端午期间正是蚊虫等滋生、细菌繁殖的高发期,艾蓬的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有驱蚊虫、净化空气的作用,近来,门上插艾的习俗又逐渐流行于大团民间。顾老伯娓娓道来,听众们纷纷点头。当地一些农户眼看野生艾蓬日渐稀少,便开始将其人工移植到自留田里,端午收割后就拿到镇里销售,一把3株1元钱,既方便了镇上居民,又增加了自己收入。一位唐姓农妇说,艾蓬生命力强,移植后长得很茂盛,今天拿出来30多把,很快卖光了,销路比蔬菜还好。 

  据大团文化服务中心一位文化负责人介绍,浦东农民从1000多年前就开始包粽子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当地流传着许多与端午有关的习俗与故事,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他们准备推出“端午文化”活动,如端午诗会、包粽子比赛、讲端午故事等,丰富居民们的文化生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农民画师创出原派绘画
困难老人生活起居——“专人负责”
周浦“老伙伴”共度端午节
中国首个倒置屋旅游体验项目落户枫泾
古美一村志愿者包粽子庆端午
叙说青浦方言故事 传承保护非遗项目
送戏到敬老院盈浦老人乐开怀
大团老街端午民俗风情浓
淀山湖工商所开展医药广告专项整治
东方城乡报科教文卫A06大团老街端午民俗风情浓 2013-06-13 2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