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昌年 记者 卢连明
本报讯 5月13日,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农家会所分外热闹,村田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60多名农民学员和村委会、合作社干部参加挂牌后开班上的第一堂课:“入夏以后的蔬菜病虫防治”。为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奉贤区7个镇先后都挂牌成立了“田头学校”,现在每个镇均有3所“田头学校”,全区总数已达22所。
办“田头学校”方便农民学习种养技术,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该区以“田头学校”为主阵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学校、宅基课堂,并在合作社、大农户的种养示范基地建立“现场指导点”,组成了农民培训网络。青村镇解放村“田头学校”,初春时应桃农就如何修剪桃树及降低病害发生率的要求,邀请区林业专家现场示范修剪桃树,并对上一年秋季修剪后出现的流胶病进行了防治指导。当天春雨绵绵,但因学校办到了家门口,仍有60多位桃农打着雨伞、穿着胶鞋冒雨前来听课。
该区农校指导“田头学校”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来设置课程。金汇镇墩头村是奉贤有名的“草莓之乡”,早春时墩头草莓种植合作社大棚栽培的草莓出现了僵果及灰霉病现象,村“田头学校”立即邀请科技结对的市农科院专家来到田头,实地察看,现场诊断。在田头课堂上,专家仔细分析病因,开出“药方”,指导社员给大棚及时通风降湿,使病情得到有效防控,获得亩产3350斤、亩产值20100元的好收成。在教学方法上,各“田头学校”针对各类种养业每个农时季节的农事活动,在田头、虾塘边、棚舍、果园等现场开展教学,教师现场讲课、现场示范,农民现场听课、现场操作,让农民听了就懂,学了会干。柘林镇王家圩村对虾养殖户潘桂明按照塘边学校的要求,对养殖过程中的气候、水质监测、生长周期、饲料使用、投入产出作了详细记录,列出明细表,更好掌握了对虾生长规律、养殖关键技术,去年比上年增收26%。
办好“田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该区农业技术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地邀请市农科院、交大农学院、海洋大学、市农技中心、市农广校等的专家教授来授课;同时,把本区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和农村种养能人“土专家”,建立了“师资库”,共计60多人。庄行镇潘垫村“田头学校”,把本村“金冠蜜梨园”定为“现场指导点”,聘请“梨王”夏仁火为教学指导员。近年来因病虫造成烂果危害较大,夏仁火研制的简易病虫诱捕器,经现场示范后进行推广,使病虫危害大为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