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头”与“案头”
  □一溪 

  农科指导到田头,这本是广大农技人员的好传统。但曾几何时,这种传统伴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化,渐渐地被“冷落”和“舍弃”:农科人员的指导和研究从“田头”移到了“案头”,腿上的泥巴少了,钻研的课题深了,但离开农民的需求却远了。 

  笔者无意否定远程教育、数字化科普等先进传播手段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重要价值;更无意否定高端农科成果离不开“案头”研究及其对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绝大多数在田头以种养植为增收重要来源的普通农民,更需要我们的农技人员在田头手把手就具体困难答疑解惑,“就事论事”地助其增产增收。 

  这里的农民为何打着雨伞到田头听课?今日本报刊发的介绍奉贤探索“田头学校”培训方式受到农民广泛青睐的报道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坚守农技服务到“田头”好传统在现代都市农业的推进中非但没有“落伍”和“过时”,而且依然是助农惠农增产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田头,农民挥洒汗水,收获希望的所在,就如同工人辛劳付出、生产产品的车间。到了农村不到田头,进了工厂不进车间,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工人和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难所求,说到底,就不能真正了解工人和农民。 

  心中有农民,是做好农科服务的内在根本动力,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但农民对“田头”的依赖依旧。“案头”固然重要,也许,许多重要高端的农科成果对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确实远远超过一对一的基础农科指导,但“案头”研究同样离不开“田头”踏访。既坐得了“案头”,也下得了“田头”,先下“田头”,再回“案头”;从“田头”到“案头”,农民致富就有“准头”、“盼头”和“奔头”,这才是为农服务应传承和发扬的好传统和好作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新型城镇化为支撑 系统设计改革战略
农民为何打着雨伞到田头听课?
炒鸡蛋要加两样宝
“田头”与“案头”
美国极品猪落户浦东
茭白乡里来了芦笋种植能手
报头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A01“田头”与“案头” 2013-06-13 2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