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咨询平台。合作社通过与高校、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现已建立咨询平台,为入社农户开展全面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咨询服务,同时注意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合作社通过与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培育了很多新品种,并且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了“常岭”牌果品商标。依托科技投入,合作社生产经营已初步实现标准化。
转变销售思路。合作社现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发展订单农业。网站的开通上线,一方面提升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搭建了合作社产品顺利走向市场的有序通道。合作社成员也因此尝到了甜头,截至2012年底,合作社通过网站销售的冬桃是线下销售的3倍还多。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的网站上不仅有合作社简介、品种推介,还设置了“冬桃新闻”、“冬桃种植”栏目,专门介绍有关冬桃生产和销售的新闻,免费普及冬桃种植技术,为有志于冬桃种植的农户提供指导。此外,人性化的页面设计无论是在提升新客户的视觉感受方面,还是增加老客户的回访率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谋划未来,思路清晰谋求跨越
对于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曾现伍心中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将合作社建成鲁南地区最大的晚熟桃种植基地,年供应果品达到5000万公斤,比现在的产量翻两番,并将合作社打造成集果品生产、销售、存储和深加工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济实体。产品方面,也在着手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争取尽早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权威认证,形成品牌效应,打造属于合作社自身的特色名片:十年之内,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将合作社建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养殖及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盘活周边地区的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