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禽业当自强
  □黄俊毅 自3月底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多地活禽市场关闭,行业连遭重创。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家禽业损失已超400亿元。

  从某种意义上讲,禽业危机是公众过度恐慌所致,亟待有关部门、新闻媒体正确引导。据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H7N9动态检测,截至目前,全国尚没有从家禽养殖场中检测到病毒,也没有发现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感染病毒,更没有发现一例养殖场从业人员感染病毒。从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对病毒的检测结果看,该病毒对家禽没有表现致病力,在家禽中的水平传播能力有限。换言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检验后的禽肉产品是安全的。据专家介绍,H7N9病毒非常脆弱,在干燥环境中难存活,100摄氏度环境下1分钟即可杀灭。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消费。

  禽业要走出困境,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得靠“自救”。虽然这次危机是H7N9禽流感引起公众过度恐慌所致,但我国养殖行业公信力不足却是病根。一个时期以来,从三聚氰胺到“速成鸡”,涉及养殖业的丑闻屡屡被曝光,公众信心被过度透支,以致即便产品确实安全,消费者也疑虑重重。近年来,我国禽养殖发展迅猛,但一些地方低投入、开放式大棚生产模式占主流,养殖设施简陋,环境较差,交叉感染严重,投药过滥过频,产品存在隐患。此外,我国畜禽粪年产约2000亿吨,是工业废弃物的2.7倍,严重威胁到环境安全。禽业这些“内伤”,一旦与H7N9禽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结合,就能对全行业构成致命一击。信誉比黄金,行业应反省。H7N9禽流感重创禽业,促使行业重新洗牌,客观上为禽养殖业加快升级、重建信誉提供了契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蔬菜配送不可滥竽充数
我国有机肥料使用须科学引导
陕西农民进城落户多重障碍待消除
绷紧安全度汛这根弦
禽业当自强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禽业当自强 2013-05-21 2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