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勇
进城落户全面启动
按照规划,陕西省将在“十二五”期间,用5年时间将600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陕西省规定,农民进城落户需具备三大条件,即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参加城镇社保满一定年限。
陕西省还提出对进城农民实行“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补偿办法,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都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使他们在城里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异的社会保障。
陕西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徐立说,进城落户工作开展前期,为尽快打开突破口,陕西省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中村居民和失地农民。随着工作重心的不断深入推进,覆盖群体逐步扩大。
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陕西省共办理进城落户农民119万人。其中城中村农民和历年失地农民为37.2万人,占总数的48.1%,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随迁投靠人员、移民搬迁等占到24.7%。2012年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农民工)所占比重有了显著增加,达到27.2%。
徐立说,推进农民落户进城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民工长期在城里打工却享受不了公共服务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陕西省城镇化比较滞后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为农民进城落户“开了一个口子”,使得农村居民除了参军和考学之外又增加了一项转换成城市居民的渠道,打破了户籍和城乡限制,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据了解,为鼓励更多农民进城落户,陕西各地在推进农民进城落户进行了不少创新。如渭南市将进城落户条件大幅放宽,规定凡符合在城镇经营一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在城镇购买商品住房等5个条件的农民均可落户,使得更多农村居民有了进城落户的机会。
退地落户数量较少
虽然陕西省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已办理落户农民中,以城中村改造和失地农民等群体性落户居多,农民自主选择退地落户的数量少之又少,很多地区甚至两年多来没有出现一例退地入户的办理。
在咸阳市,截至2012年底咸阳市共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49.69万人,但其中没有一例是办理双退(退宅基地和承包地)的。而在西安市蓝田县,据蓝田县人社局社保科科长韩战辉介绍,蓝田县截至2012年底办理9800人的进城落户手续,落户的重点人群包括在县城务工经商者、城中村农民、县城的高中在校生、农村退伍兵、回乡创业和就业的大学生,但没有一例是退地落户的。
在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启动之初,陕西省曾明确规定由省财政对接收具有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落户的市、县、镇政府给予资金补贴,用于居民培训及当地公共设施建设,具体标准为每户1万元。
据陕西省人社厅消息,2012年陕西省通过审核发放的这类补贴资金只有1亿多元,相对应的实际落户人数只有1万多人。而在全省各地区中,西安、安康、汉中、商洛、延安、榆林、铜川等市都没有上报补贴申请名单。
渭南市人社局副局长武俊兴说,渭南市的前期调查显示,全市在农村务农的365.7万人,有意愿进城落户的达到52.5万人。但是目前农民对进城落户的想法由过去的很紧迫变成了观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退”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财政落实这项政策资金压力很大。
咸阳市泾阳县人社局副局长姬建宁说,目前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补偿标准、补偿办法不明确具体细则,缺乏操作性。特别是对地面附着物的补偿,省、市均没有明确的标准。资金来源虽然省里明确从各地区土地出让金中筹措,但基层县区土地出让金有限,与所需补偿总金额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加之农村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使得许多农民不愿退地。家住西安户县农村的石亚东说,现在国家给农民的政策好,医保能够报销80%,他家里7亩责任田每年还能得到1000多块钱补贴,城市户口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是很大。他们村里的大学生现在都不把户口往外迁,自己城市户口的爱人想把户口转回村里都很不容易。而且把宅基地的房子退了到城里住哪,把承包地退了到城里的生计问题,都是阻碍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因素。
相关工作需循序渐进
据了解,为了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陕西省将此项工作列入全省目标考核,并在省、市、县各级政府成立了“进城办”专门负责推进这项工作。每年年初,陕西省“进城办”确定当年农民进城落户的目标任务,并将其分解到各市,各市也将这项工作纳入市县目标考核,对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层层分解目标虽然有利于农民进城落户整体工作的完成,但是此举也给基层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不能采取运动式的办法推进。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实行的退地入户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泾阳县人社局副局长姬建宁说,农民进城落户后,其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所有权归农村经济组织还是归政府所有,当前并不明确,这可能带来一系列遗留问题。
渭南市人社局副局长武俊兴说,农民退地是个体行为,其退出的土地也相应呈现出零散化和碎片化特征,如何将分散在各个村子里的小块土地进行再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咸阳市人社局副局长袁光宇、姬建宁、武俊兴等人认为,推动农民进城落户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采取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可结合城镇化进程先解决城中村农民、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的进城落户问题,等配套政策、补偿资金、土地利用等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