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市场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育种走向“开门”合作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万公顷。目前,我国玉米总产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种植面积的扩大,而有限的耕地面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外延式的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至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只能增加到3700万公顷。“玉米种植扩大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玉米生产就得依靠提高单产。”抚顺天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慧芳介绍说,提高玉米单产就是要转变研发方向,集中精力解决玉米抗性、耐密植等问题,从而提高玉米品种质量。

  截至去年,我国选育并通过审定玉米品种5233个,通过梳理提炼出3170个有亲本系谱的自交系,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玉米种业还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产、学、研的长期脱节。

  “目前,玉米种业品种同质化非常严重。品种的研发、生产、营销是一个整体,企业和科研院所应当作为共同创新主体存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李建生教授认为,根据现代种业的发展规律,我国作物育种的创新主体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向企业创新主体的转变应有15至20年的过渡期。

  在我国现有种业资源布局上,科研院校拥有良好的研究条件、丰富的育种资源和优秀创新人才,而种子企业拥有管理、资金和市场资源优势,以及灵活的机制。在建设我国现代种业体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优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科研单位长期积累的人才、技术和材料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推进科企合作是加快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据李建生介绍,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为加强与种子企业在育种领域的深入合作,转变常规育种的思路,在育种方式上,逐步由过去的“闭门”育种向“开门”合作育种转变。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除了自己开展新组合的多点测试以外,每年向不同合作企业提供上万份组合,供他们在不同地点进行测试,表现优良的组合由企业和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签订协议,共同申报国家及省级新品种区域试验。这种合作方式即发挥了科研单位优良玉米资源的优势,节省了科研单位建立大规模测试基地的成本,又发挥了企业测试体系的优势,弥补了企业缺少优良育种材料的不足。   吉蕾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肉禽蛋价格6月后或大幅走高
7项技术融合突破油菜机械化瓶颈
“绿色有机”管理有点乱:标签几分钱证书3万元
扶持政策初见成效:鸡肉价格企稳回升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育种走向“开门”合作
东方城乡报市场资讯B06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育种走向“开门”合作 2013-05-21 2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