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要求,通过高标准、重民生、可持续的恢复重建,达到设施大提高、经济大发展、生态大改善、收入大增长的目的。检验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唯一标准是灾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要一手抓基础设施重建,一手抓农村产业恢复。坚持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土地整理和金土地工程相结合,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
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珍稀名贵树木,使灾区农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更加科学。要把创新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好农业产业进灾区活动,构建龙头企业援助、要素支撑、产业融资、开放合作等机制框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平稳启动、有序推进、不断深化农村产业重建。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畜禽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落实各项政策补贴资金。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配套,进一步提高灾区农业科技水平,推动灾区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强县建设,促进特色效益农业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连片聚集发展。利用农村综合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要把灾后水利设施恢复重建摆在重要位置。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