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贴政策是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关键
  2004年,安徽省的蒙城、濉溪、庐江三个县被列为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试点县。每县安排资金50万元,由此拉开了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的序幕。时间过去8年,这些县的补贴状况如何?各地普遍认为,购机补贴政策为农业强筋壮骨,让农民精神抖擞,使农村焕然一新。这正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精髓所在。

  □郭子超

  把握重点主攻重点环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种引导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应该首先是解决粮食生产机械化。

  地处淮北平原的蒙城县与濉溪县接壤,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因此发展小麦生产机械化成为当务之急。而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是收割和播种。因此,这两个县把小麦机收作为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联合收割机成了农民的抢手货。在八年的补贴政策推动下,三个县的联合收割机由过去的每县上百台发展到现在的每县6000多台,小麦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3~5天就能完成。在解决了小麦收获机械化后,他们向纵深发展,由收获延伸到播种,现在的小麦机播面积超过了40%。在紧靠长江的庐江县,则重点发展水稻收割机。据调查,收获机械发展如此之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联合收割机都参与小麦、水稻的跨区机收作业,收小麦一台一年可获利5万元左右,而收割水稻效益更好,一般在10万元以上。所以在这三个县,人们都说,国家补贴了农机,农机富裕了农民。这几个县的农机部门认为,实现机械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购机补贴政策缩短了这个过程,使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关键环节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

  整合升级促进集约发展

  购机补贴政策是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政策,也是指导农机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之前,这些县尽管被称为农机强县,但从机型上来说,拖拉机以小型为主,即便是大中型拖拉机也很少有超过50马力的,收获机械以割晒机为主,从经营方式上来说,在广阔的淮北平原,几乎家家有农机,户户小而全。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机结构整合升级、优化,机械由小变大,购机户由多变少。据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为1:10,大拖拉机有的超过100马力。大拖拉机迅速上升,小拖拉机急剧下降。几年时间,割晒机被全部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调查认为,这种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必然,增减得体,进退相宜,完全符合农村的生产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农业机械发展方向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机的经营方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双重推动下,农村中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他们普遍开展耕耙播收服务,这种发展方式,反映了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正是一种集约模式。蒙城县有4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濉溪县有1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庐江县有22个农机合作社,每个县还有上万个农机大户,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又是在农机大户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机械多、机型大、对内承包土地,对外开展服务,并接纳流转的土地。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几乎承担了当地所有农田耕耙播收任务。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县农机局一直采取全力支持的政策,比如在购机补贴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县农机局大张旗鼓地支持合作社,把购机补贴指标直接下达给他们。许多农机户感到参加合作社信息多、优惠多、农活多、收效好,他们带机入社,成为社员,增加收益。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机械、技术、劳力、土地各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形成了一种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的态势,促进了农机结构的整合升级,这种整合升级又促进了集约的良性循环,既从根本上避免了农民家家户户购买农机,又解决了种田农户无机无牛无劳力的困难,还使农机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简化程序是农机部门和农民的共同愿望

  据了解,现在的农机补贴程序繁杂,农民为享受到一台国家补贴的拖拉机,从申请登记到把补贴办下来,有七八道手续,要到县里跑四五趟,申报验证、抽签登记、选机购机、入户培训、接受核查等等。

  如果按照今年安徽省先购机后补贴的要求,只是减少了抽签确认一道手续。最后一道程序是核查、人机合影,更为麻烦。已经购机的农民还必须把拖拉机重新开回县农机局,接受核查,否则办不了补贴手续。据反映,农机部门必须将购机补贴信息录入农业部信息系统,七天到村公示后才给购机补贴指标下确认通知书,放号,县里再将编号喷到机具上,然后人机合影,这样才能把享受补贴机械的手续办完。农民要求一站式服务,一趟解决问题。

  一项政策的执行,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购机补贴政策牵涉到农村千家万户,农机部门建议还要继续调整政策,调整的重点是简政放权。安徽省各县认为,部、省两级应从宏观上制定和调控政策,比如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机具类型、制定补贴最高和最低的限额等。把购机补贴的操作权下放到县。安徽省各地还反映,今年省里实行的先购机后补贴的做法很好,各地都表示欢迎。但他们认为,实行这项政策要在完全普惠的条件下才能操作,如果不能完全普惠,比如农民先购买了机具,县里的补贴资金用完了,把风险留给农民,可能会出现许多的不安定的因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补贴政策是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关键
农民希望解决建机库用地问题
迎接5亿农民,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谣言伤农”何时止?
新建村落须保留田园和农家情趣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补贴政策是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关键 2012-08-2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