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风“海葵”来袭,卸膜至少可以保留蔬菜大棚设施,减少经济损失;但若保菜,膜就不能卸,这样就会加大风险。为了争取灾后市场供应不受影响,上海敬亭蔬菜专业合作社最终还是选择了保菜——在此次应对“海葵”侵袭的过程中,“敬亭”菜园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尽管最终大棚不敌台风,保菜受挫,但他们却无怨无悔,依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各项灾后修复工作,力争将生产尽快回复到原有状态。
据悉,上海敬亭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浦东最大的一家地产蔬菜供应基地,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其中绿叶菜约占50%左右,因而承载着本市常规地菜主渠道的保障供给重任。合作社理事长马志忠对此向记者娓娓道来:“一个蔬菜标准大棚,其设备造价与棚内蔬菜价值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如果卸膜保棚,可确保自己损失减半,而选择保菜,就要承受菜与棚折损的双重风险,但这却能为灾后市场不断供争取一线希望,为今后探索灾害天气种植寻找理论依据。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的是保菜而不是保棚,所考虑的就是自己身上的那一份责任。”在马志忠看来,保棚与保菜意义不同,保棚只是给自己留机会,而保菜能给市民菜篮子留机会,能为稳定灾后市场供应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确保供应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时下,马志忠与菜农们分头在为修复菜园而忙碌,有的在为拆卸损毁的菜棚忙抢修,有的正在一片倒伏的番茄枝上忙着采摘部分尚可食用近熟的西红柿,还有的则设法在做救苗、补苗工作……在此次采访中,记者还从马志忠的身上看到了另一处可喜变化,那就是在此次强度堪比“麦莎”、甚至超过“麦莎”的“海葵”风暴侵袭中,他的基地抗灾能力已有明显提升:2005年8月“麦莎”风暴来袭时,他的基地受损面积曾达到了50%,而此次“麦莎”来袭,基地受损面积仅为10%。马志忠说:“这主要是得益于政府的关心。此次‘海葵’来袭之前,他的手机每一小时都会收到一条来自‘惠农通’的台风预报信息,这些服务信息十分受用,让他可以随时掌握台风的最新动向。而当年‘麦莎’席卷菜园,正是苦于消息不灵,加之当时自己防范意识甚弱,导致损失惨重。这些年,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帮他们提高了防范意识及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