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彼此有了默契,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经常是我还没站起来,她就已经将拐杖递到了我的面前O
●现在在我家的墙上有一幅特别的图案:爱神小丘比特忽闪着一对小翅膀停在半空中,他弯弓搭箭,他的爱神之箭射在了我残疾的双腿上。那是我自己构思并设计的,然后找来装修师傅去完成,这个图案的寓意是我们残疾人只要有自信,心中只要有爱,爱情同样会光顾你们,幸福就在你自己的努力中降临。我把这句话送给还没寻找到幸福的残疾人朋友,希望和他们一起共勉。
如果不是我身后的一副拐杖,你一定想不到有着爽朗笑声的我竟然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人吧;如果不是我亲口诉说,你一定不知道那笑容背后遭遇了多少困难与艰辛,也更不会想到乐观好动的我竟然会和妻子摇着轮椅用了大半天时间从上海闸北区跑到了青浦的朱家角。
我的体会是:人一辈子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残疾人可能遇到的会更多些,但只要笑着面对,永不放弃,总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你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
12年前我和妻子漫庭结为夫妇,没有结婚照、没有仪式,甚至连父亲的祝福都没有;12年后,稳定的工作,温馨的生活,还有听话懂事的女儿,别的男人该有的,我一样也不少。曾经敏感忧郁的我重新变成了开朗大方、说话铿锵有力的男人,同事们都说从我的笑容中,读到了幸福和满足。
我在8个月大的时候,就因患小儿麻痹,失去了像其他孩子一样奔跑着丈量这个世界的权利,并且这种可恶的病魔还牢牢控制了我的身体,令我的下肢动弹不得。从小,我就与一个“朋友”——小方凳形影不离。不得不走路的时候,我就拿着它往前移,方凳移一步,腿再跟着拖一步。常常羡慕地看着别人走啊、跑啊、跳啊,可自己努力了再努力,两条腿仍然不听使唤。
9岁那年,邻居要给我一个烤红薯,我正准备挪过去。另一个小朋友恰巧也从这里经过,她说:“哥哥,红薯给我吃吧!”说完一把拿过红薯就跑了。我眼睁睁地看着红薯被别人拿走,却无能为力,心里说不出是怨恨还是无奈。一次又一次,这样难堪的情景不断出现,扯痛着我那敏感的心。十几年的日子就这样一点点走过,小方凳也被磨得又旧又光滑,可是腿依然没有起色。
●一直到我15岁那年,母亲说手术可以让我站起来。希望就这么猛地在心里燃烧了起来,我不敢奢望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但至少可以站起来了。可是,结果不如人愿,手术失败了。自己终究不能亲自在这个美丽的世界又蹦又跳了,生命中只剩下一片崎岖不平,我该怎样走今后的路?早上起床,我连自己的鞋子都够不到,连近在咫尺的卫生间自己都去不了,就是一个废人!于是顾影自怜,母亲小心翼翼地来伺候;在屋里闲坐,母亲随口让我拿几步远的针线递给她,我一愣,她马上醒悟过来,连声说自己错了,可我仍然受伤了……那段时间,我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全家人都小心呵护我,却仍换不来我内心的平静。
尽管父母亲从那以后想尽了一切办法为我治疗;尽管为了能和所有健康的孩子一样奔跑行走,我咬着牙挺过了大小十多个手术,身上留下了二三十个刀口……
19岁,我也数不清是第几次做手术了,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了,手术非常成功。为了能站起来,术后12天我就开始下床活动。康复是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我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半年后,我终于颤颤巍巍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兴奋、高兴、多年以来的委屈在那一刻全部迸发出来,我哭了好久好久,尽管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落后,我的腿还是落下了残疾,但毕竟再也不用靠着一个小方凳往前挪了。
其实平心而论,我的童年过得还不算悲惨,主要是亲情始终没有远离我,父母从来都是对我非常好、耐心有加地呵护着我。所以我的童年并没有因为双腿残疾而给我带来多少的艰辛。快乐依然占领大部分时光,因为我有爱我疼我的父母、一群好伙伴好同学,他们都尽可能地保护我,让我不受伤害。那个时候,母亲是我的“拐杖”,她肩头的衣服被我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小伙伴们是我快乐的源泉,他们从不对我“另眼相看”,送我上学放学,陪我一起做功课、玩游戏。但我最怕上街,因为一些异样的目光足以把我“看”伤;我也怕下雨天,伙伴们都被困在家里不能来找我玩,那时的我好无助好孤独。
可我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艰难是在我20岁时母亲去世后,母亲的离开让我的天空一下子塌了一半。那时父亲对我说,不能一辈子总依靠别人,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学习做饭、洗衣,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这些活儿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也许真的很简单,可是对于双腿残疾的我来说,要付出比健全的人多十倍的努力,可我还是一点点地坚持了下来,基本能做到了生活自理。
成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总装着阴霾。不应该让多疑、自私、自卑遮蔽了我心里的全部希望和阳光。
职校毕业后,我开始到处找工作,却因双腿残疾总是被拒之门外。那一年是我人生的低谷,我消沉、痛苦,好在父亲、朋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渐渐走出了阴霾,学会了坚强,也更用心更努力地学习各种技术。有努力就会有回报,终于我在上海奉贤区的一家私营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人身兼四职:会计、出纳、文员、仓库保管员,虽然只拿一份工资,虽然很忙很累,可我却干得有滋有味,因为我终于融入这个社会了。
●因为离家远,我住在了公司的宿舍里。宿舍的生活是艰苦的,扣子掉了要自己摸着一针一线地缝上,口渴了要自己去楼下打水,但我学到了自食其力的本领。既然选择了融入社会我就不怕这条路上的艰辛,生活过得充实又自在,心里也渐渐豁朗起来。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渴望着爱情和婚姻。我喜欢躲在书堆里,在男女主角的浪漫相遇中勾勒自己的爱情,可合上书本,我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残疾的双腿是我永远的遗憾。家人、朋友也给我介绍认识了几个女孩子,有些是残疾的,两个残缺的生命组成的家庭将是多么艰难,我不敢想象。1991年我遇到了前妻雨来,她不是残疾人,是一个安徽的打工妹,我们很快就谈婚论嫁了,结婚两年后我们有了女儿,当时我觉得非常满足幸福,可后来婚变后我才醒悟了:我属于上海残疾人,结婚后雨来作为上海残疾人家属,婚后5年她的户口就转为了上海正式户口,所以当她户口刚上来,就选择了离开。我曾经想要努力地挽回,可最终回天无力,选择了放弃。
和前妻离婚后,我独自抚养女儿。那个时候正好私营公司也解散了,为了生存我做起了撰稿人,不停地写文字赚稿费补贴家用,几年时间写了将近100多万字。我自幼就喜欢文学,也读了大量的名著,文字功底还算不错。父亲朋友都劝我再找一个,然而那段失败的婚姻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对于爱情我不再抱有希望,相反还有些惧怕它。
可是一转眼过去了3年,随着女儿的年龄不断增长,应该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让她重新享受母爱的关怀,身边也曾有过一些条件不错的好女孩,可是,考虑到自己身体的现实条件,我根本不敢有非分之想。
●可缘分来了跑也跑不掉。1999年元旦,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漫庭。说实话,第一次在朋友家见到她时,我真的很有顾虑,因为她也是安徽人,不是我对外地人、安徽人有偏见,主要是前妻雨来也是安徽人,她太有心计了,也给我的伤害太大了,令我有些杯弓蛇影。但朋友都劝我说这完全是巧合,不要太固执,给彼此一个机会,我说就让老天决定吧。第二次见面是在闸北公园,之前天空一直阴雨蒙蒙,我想这下有借口不去了,可谁知雨竟在约会的那天停了。见了面后,没想到我们谈得很投机,她也喜欢文学,当得知我积极的人生观和资深撰稿人的身份后,眼神渐渐变的崇拜和朦胧起来。后来我们又约定正月十五一起看花灯。那天为了让我女儿体会到一份母爱的温暖,漫庭作为一个未婚的女孩子,表现得跟合格的正常母亲没多大区别,一样的耐心和蔼。那一刻,我被她感动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见面,我们就很快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一次见面时我很冒昧地提出了不再要孩子的要求,话一出口连自己都很后悔,觉得这样对漫庭实在不公平,没想到她竟善解人意地答应了。
当时我和父亲不住在一起,我和漫庭谈恋爱的事也暂时没告诉他,有一次他来我住处给我送熟食,刚好看到了漫庭在家里来玩,我俩的亲密关系当然逃不过他的老辣眼光,当天晚上父子俩独处时,他让我老实交代漫庭的来历。当他听说漫庭也是安徽人时,或许是前妻雨来曾经给家里带来的伤害实在太大,他警告我:“你小子可听好了,别再给我找个安徽媳妇,我不允许!”我知道父亲是为了我好,可这句话却勾起了我的倔强和反叛。
安徽人怎么了?!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我试图缓和他们俩的关系,我把漫庭带到父亲家里做客,漫庭对父亲一直脸上带着微笑和尊敬,又是做饭做菜,又是扫地做家务,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父亲,他儿子没挑错人。可是,父亲依然脸上冷冰冰,没有接纳她。
无奈之下,我决定第一次不听父亲的话继续和漫庭在一起,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她做家务照顾我,我给她写情诗,生活在我们的安排下变得有滋有味。交往11个月后,那年的国庆节我们结婚了,因为想先斩后奏,只好旅游结婚了,没有仪式、没有朋友、没有红蜡烛,没有父亲的祝福。踏上火车在外面颠沛流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怎样的悲伤。
●第二次婚姻的大门开启了,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爱为我们披上盔甲,让我们勇往直前。
婚后,因为我以前住的房子动迁了,刚开始我们只好住在漫庭厂里的单身宿舍里,后来才动迁到了新公房。单身宿舍里公用的厕所、公用的水管,洗脸、洗菜、喝水都是她从屋外一桶一桶地提进屋;我就废寝忘食写文章赚钱,冬天冷了,她就提前拉煤、打煤球……生活是有些艰辛,但我们从来不抱怨,反而想方设法制造快乐。
节假日我们骑着三轮车去上海郊区玩。后来条件好了,我就领着她去上海周边的苏州杭州无锡等地旅游,虽然走路对我来说还比较吃力,但我看到的风景一样美丽动人。
2005年,我自学考上了大学,漫庭非常支持,买书、买笔从来不吝啬,可她自己吃的、穿的都是最简单的。三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漫庭则包下了家里做饭、洗衣等所有家务。
对于这段婚姻,我和妻子漫庭都非常珍惜。日常生活上,她付出的更多。她下班后,几乎每天都会在大门口等我下班,因为我们家在三楼,我腿不方便爬楼,她好搀扶我上楼。每当我下班后,邻居们碰见我总是善意地开玩笑:“快走吧,你的‘望夫石’已经等好长时间了。”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彼此有了默契,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经常是我还没站起来,她就已经将拐杖递到了我的面前。我也非常顾及她的喜好,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邓丽君的歌,我就给她买了很多流行歌曲碟给她听。
到了2006年,漫庭下岗了。没有办法,她只好在大街上摆摊卖点小杂货。生活虽然艰苦,可女儿是我和漫庭的骄傲。这么多年来,孩子从来不让我们操心,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书包写作业。漫庭和女儿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相处得非常融洽。今年女儿刚考上了复旦大学,看着温婉体贴的妻子和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女儿,生活即使再艰苦也值了!就这样,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呵护,再艰苦也不互相埋怨。
2008年,街道残联招工作人员,我报了名,通过竞聘有了稳定、收入不错的工作,漫庭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找了份公司客服的工作。生活再次为我们送上了笑脸,那是因为我们始终都在微笑着面对它。我们从一无所有,到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