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下跌超80%
姜农一亩地亏上千元
在河北唐山的新军屯镇,镇里六成的村民都以种植生姜为生,2010年底这里的生姜批发价还是每斤3.91元,但时至今日却只有七八毛钱了,下跌幅度超过了80%。种植生姜快二十年的老李一回忆起前几年的好日子,就感慨不已。
河北唐山市姜农李先生说:“行市好的时候可以卖到三块多一斤,有时候能卖到三块五左右。现在才七八角钱一斤。头几年我们村搞的比较好,姜连续三四年都挣钱,小年轻家家都买了车。但今年,最低价格才四五角钱。”
据了解,一亩地生姜产量最高在一万斤左右,生产成本包括姜种、化肥和人工在内总计在八千元左右,以目前每斤五至七角的批发价来计算,姜农今年每亩亏损至少在千元左右。
李先生说,有一亩地出五六千斤姜的,但是投资也高,一亩地投资七八千块钱,每亩地几千块钱。贵的时候买姜种也贵,咱们上山东买都三块多钱一斤,这一亩地要一千好几百斤(姜种),这个姜种钱就接近三千到四千块钱。
河北唐山市姜农张女士说,买什么都贵,卖什么都便宜!化肥,二百块钱一袋,姜却只有五角钱一斤。出姜的工人一个人一天也要八十块。“今年我家一共投资了十万块,正亏了一半。”
因为价格一路下跌,此前很多姜农都把生姜储藏了起来,希望等到价格回升的时候再出手,但是现在眼见价格回升无望,手中的周转资金又日趋紧张,新姜又即将上市,因此不少姜农无奈选择了低价甩卖,这让本就萎靡不振的价格进一步受到打压。
●种植面积增两倍
供大于求致价格暴跌
种植生姜曾经让河北唐山的姜农们发财致富、盖房买车,可如今却也让他们赔得是血本无回、叫苦不迭,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生姜价格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逆转呢?
李先生在河北唐山经营一家洗姜厂。很多外地经销商都委托洗姜厂收购当地的生姜,但是进入2012年后,生姜的订单变得非常不稳定,近期李先生刚刚以9角钱一斤收购了一万斤生姜,但转天外地客户来电话把生姜收购价降到了8角钱,为了周转资金李先生只好赔本销售。据了解,因为生姜价格不稳定,唐山市很多小型洗姜厂已经关门暂停营业。
“旺季是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收购生姜,湖南、湖北、四川、宁夏这些省份都有客户,河北生姜上市早,去年价格要三块八、四块钱一斤,现在降到了只有八角钱。”
2010年唐山的生姜总产量约6.75万吨,而到了2011年,唐山的生姜种植面积增加了两倍,产量更是翻着番的往上涨,其中仅新军屯镇一个村的产量就达到了2000吨。有的农户甚至还到唐山周边的地市包地种植生姜,仅在距离唐山147公里的秦皇岛市抚宁县,2011年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3万亩,总产量超过了11万吨,如此膨胀的供给,一下子就造成了生姜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也就只能一落千丈了。
河北省唐山市洗姜厂负责人李先生说:“那时一年产量在十万斤左右,现在一年产量到了四百万斤左右,产大于销了。咱们这要是一涨的话就上别的地方去收去了。今年百分之九十这样的都赔钱。”
除了价格下跌,姜农还要担心每年6至9月可能爆发的姜瘟,姜瘟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及姜块,染病以后姜块内部会逐渐软化腐烂,并最终死亡,近期河北雨水较多,大大增加了姜瘟爆发几率。而一旦爆发,不但有可能当年绝收,甚至接下来几年都没有收成。
河北唐山姜农张先生介绍说,姜十分娇气,有一年他家种了七亩生姜,后来都因为姜瘟死掉了,而且,得过姜瘟的地,要再过四五年才能再种植生姜。
●老姜未卖 新姜又到
生姜价格或三年难有起色
姜农们现在一边因为姜产量过剩卖不出去而发愁,一边又担心着姜瘟爆发影响收成。而每年新姜集中上市是在十月份左右,也就是再过两个月,2012年的新姜就要成熟了,可目前市场上连2011年上市的老姜都还没有销售完,本来市场就供过于求了,生姜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吗?
河北唐山白树村的姜农姚先生,因为今年姜价持续下跌,为了减少损失而将2011年的老姜一直储存在自家的地窖中,眼见还有两个月就要收获新姜了,即便是低价甩卖,老姜也迟迟卖不出去,到时将无处存放新姜,这成了让姚先生最头疼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唐山的姜农中非常普遍。
姚先生说,新姜不能上市要在窖里放一个月。我库里还有十几万斤生姜,为了腾出姜窖,今年订出去了三万多斤生姜,都是按照七角钱一斤售出的。河北省唐山市索莘庄姜农李先生说:“现在生姜卖不动,种植面积扩大了那么多,已经基本饱和了,不止我一家卖不出去,整个我们这个区域销售都不好。”
老姜未卖、新姜又到,供过于求的形势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因此价格也就基本没有了上涨的可能,为此,姜农只能再把新姜储藏起来等待明年销售,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不少农户悲观的预期,生姜价格三年之内都难有起色。
白树村姜农姚先生说,新姜的价格什么走势,现在根本没法预料,今年卖去年的姜,有人一亩地卖六七千块钱,有人只卖了三四千块钱。
因为目前去年产出的生姜尚未销售完,所以当地姜农对姜价上涨并不乐观,而面对这一现象,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屯起来,这对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的姜农来说,只能靠吃老本来挨过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