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初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赵走了
  老赵是我的初恋,也是我这辈子爱过的唯一男人。一年后,我们结婚了。

  【过去时】

  ●那是1995年,老赵的慢性肾炎恶化成了肾衰竭,二十年的抗病史,肉体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精神上的痛苦、经济上的压力,是我和他共同承受、一起经历的。

  去年12月1日,老赵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走了。那天,当心电波、脑电波都显示为直线时,我没有哭,我只在心里默祷:你终于解脱了,天国风轻云淡,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只有平安和喜乐,老赵,走好!

  我跟老赵1977年结婚,屈指算来,共同生活了三十九年吧,生命无常,天命难违,三十九年中只有十几年的快乐时光,余下的就是与疾病抗争的艰苦艰难岁月。

  我亲戚、同学、同事朋友中,有多少人为我惋惜,为我叹息,甚至有人劝我放弃老赵,过自己的轻松生活。岁月荏苒,眼见我不离不弃地陪伴老赵走过一年又一年,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高尚,其实,他们的说法都不准确,我都不认可,我为什么守着老赵过这样沉重艰难的日子?说穿了,我这个人比较传统,比较感恩重情吧,这或许是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的人生态度吧?

  追根溯源,从我小时候说起吧!

  我的家世还是蛮光鲜的,解放前,我外公是苏州有名的丝绸商,有工厂,有商铺,生意做得很大很好,内外贸易都做的哦!解放后,外公响应政府号召,上缴了工厂和商铺,被政府视为开明资本家,因此,进入政协和工商联。也因为外公的谨小慎微,鉴貌辨色,居然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安然无事,1965年,以七十八岁的高龄病逝。嗯,外公命好啊,两年后,文革来了,要是他还活着的话,红卫兵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我妈妈是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出生,就有两个专职保姆伺候。到了读书的年纪,外公把她送去了口碑很好的教会女子学堂,妈妈虽然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富二代,但是,妈妈却没有现在富二代们的通病。妈妈聪敏安静,爱学习,懂礼貌,有教养,据我外婆说,所有教过妈妈的老师都很喜欢她呢!高中毕业,妈妈考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哦,就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市三女子中学当老师。

  我爷爷家在湖州,是当地口碑很好、很有名的中医祖传世家,我爸爸自幼聪明过人,爷爷有心培养他传承老祖宗的医术医德,可是爸爸不喜欢这个职业,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某大学的建筑系,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深造,1947年回国在母校做老师,当了一辈子的园丁。

  也是缘分啊,那一年,我外婆得了很奇怪的病,在苏州的大医院治了一年多顽疾依旧,后来经人介绍,寻医问药找到我爷爷,用我外婆的话说,你爷爷就是华佗再世啊,开的是仙方啊,几帖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一个月后,就痊愈了!就这样,外婆的疾病,爷爷的医术,让两家人有了交情和交往,更有了做儿女亲家的良愿。那年的春节,爸爸妈妈都回家过年度寒假,爷爷拿着礼物,领着我爸爸百里迢迢来苏州相亲,真是缘分啊,两人头次见面就对上了眼,爸爸看上了妈妈的漂亮娴静、大家闺秀的气质,妈妈则欣赏爸爸的温文尔雅、理性和稳重。经过一年多的恋爱交往,来年春天,也就是刚解放的1950年,两人在上海结婚。

  ●那时爸爸已经是副教授,教研组的组长,学校给予他的相应待遇也是不错的,譬如住房,分配给他的是二卧房、一个大客厅,煤卫齐全的“教授房”,这在上世纪困难的五十年代,绝对算得上“豪宅”了。爸爸的月薪是一百五十多元,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元了。我是1951年出生的,我妈妈生下我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我爸爸心疼妈妈啊,就让她办了辞职手续,回家做全职太太,一来养身体,二来照料我和这个家。

  在我童年、少年的记忆里,装满了快乐和美好,嗯,应该说是幸福满满吧!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性格温和,作为他们唯一的孩子,对我的呵护和疼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层面。在那个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五六十年代,我有自己的小书橱,有成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不少苏联的文学作品,爸爸妈妈还给我订阅《小朋友》《少年文艺》杂志,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又引导我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言二拍》《唐诗宋词》什么的,我都是在小学读完的,哦,世界名著也看的,《红与黑》《简·爱》《悲惨世界》《契科夫小说集》《三个火枪手》《基督山恩仇记》等等,也都是那个时候阅读的。我们上小学那会,就半天上课嘛,剩下的半天,就自由支配啦,哦,有时候学校会组织我们做些社会公益活动,反正那个时候的小学生绝对没有现在的学生读书那么紧张,压力那么大。要是闲在家里,我妈妈就会鼓励督促我阅读,要不就让我弹琴,我妈妈说,书和音乐是滋养灵魂的。

  得益于良好的家教,优越的家境吧,我是学校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其他方面也表现得很好,就说劳动吧,别人以为我是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一定是娇生惯养、怕脏怕累的“娇小姐”,想不到,我不输给其他同学的,扫地、擦门窗、拔草什么的,我照做不误。这也要归功于我妈妈的教育,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教育鼓励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孩子要热爱劳动。小学毕业,我考取了上海中学,当年,我在那届毕业生中,是考得最好的学生。

  上海中学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那时的校园没有现在那么漂亮、壮观,陈旧的教室,陈旧的课桌椅,斑驳的大黑板,丝毫不影响我们刻苦学习、渴求知识的热情。学校每一位老师,不管是主课还是副课老师,都很敬业,也都有自己吸引学生、授业解惑的看家本领,那时的师生关系很单纯,很美好。我们是全市中学生中的学习尖子、佼佼者,我们的老师经常提醒我们,你们要刻苦用功,努力学习,将来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你们肩负着中国未来的希望、科技的进步哦!当时流行的口号是:老师为革命教学,学生为革命读书,呵呵!

  ●时间到了1966年,初三的我们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年,若一切正常,我直升上海中学的高中是没有悬念的。

  然而,历史在这一年拐了弯,“文革”开始,中国进入了十年浩劫的噩梦。中考、高考都停止了,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停课闹革命,以百倍的革命热情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让我看不懂、不能接受的现实是,一向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校领导和老师,被揪、被斗、被打、被骂,这个成了走资派、那个是反革命、是帝国主义安插在社会主义校园的代言人……

  就在我纳闷这翻天覆地的变故时,不幸也临到了我家,我那一心钻研教育、无论师德还是学术水平都有口皆碑的爸爸,也成了革命的对象,说他是反动学术权威,是美蒋特务。学校的造反派把大字版贴在我家楼下,还在我家客厅的墙壁上用刷子蘸着墨汁书写打倒我爸爸的标语。

  面对气势汹汹的造反派,我那在温室里长大、一直养尊处优的妈妈目瞪口呆之余,只会哭泣和发抖了。

  永远记得妈妈问爸爸:“他们怎么可以这样野蛮啊?这个革命什么时候结束啊?”爸爸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

  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我们那栋宿舍楼,因为居住的不是高知就是高干,所以,家家都成了黑五类。转眼到了1967年,形势更加严峻,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隔壁楼栋的副校长受不了挨批挨斗毫无个人尊严的生活,跳河自杀;楼上的张教授则选择了开煤气自我了断……对我和我家来说,最大的不幸是,1967年的4月22日,我亲爱的妈妈在没有遗书遗言、没有什么征兆的情况下,将一根晾被子的粗绳子套在客厅隔断的框子上,悬梁自尽了!那年,我亲爱的妈妈刚刚四十岁!

  我和爸爸强压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匆匆地料理了妈妈的后事,永远忘不了那个凄惶的下午,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的告别仪式。

  不久,66届中学毕业生四个面向的分配开始了,我因为是独生子女,免去了上山下乡之苦,有幸留在上海,分去了拖拉机厂。我这个爸爸是黑五类、妈妈“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的”坏分子的后代,成了工人阶级中的一员。

  我在拖拉机厂的第一个岗位是流水线上操作工,工作很累很辛苦,还需要翻三班。说实话,这与我学生时代的理想大相径庭,但是,我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尽管我手脚不快、干活不麻利,但是我从不偷懒、从不消极怠工,每天我在心里提醒自己,咬牙挺住,好好工作。

  据说,是我的努力表现给力,1970年,我走下流水线,转岗成了工厂技校的老师,后来,有人告诉我,是我上海中学毕业生的履历以及教授女儿的家庭背景让我赢得了这个机会。

  ●老赵是技校带学生实习的老师,因为经常要下车间的缘故吧,他总是与众不同的着工作服上班,跟车间工人没什么区别。老赵的书法、文章都很见功底,他还会拉手风琴,会吹笛子,是工厂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呢!老赵是我踏入社会后难得遇见的才华横溢的小青年。

  我和老赵在同一个办公室,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泡开水什么的杂事几乎都被他包了。他做得很自然,而且从不张扬,如此低调的为人,让同事们对他很有好感,到年底工厂要评选先进,大多数人都选老赵。

  接触的时间长了,我和老赵互有好感,对上了眼。关键是我们俩很谈得来,他读的书我都读过,读后感还很相似,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大都差不多,说实在话,在这个产业工人集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工厂,老赵是我的知音了。我内心喜欢他,但是,我不敢朝“那个地方”想。

  是老赵提出:“我们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喜欢你,我想让你成为我的女朋友,更想与你携手成为人生伴侣。”

  这是我期待的,可是,我矜持的性格,以及植入骨子里的不自信,让我不敢应允。

  我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这样回应说:“我知道你是好人,只是,我家庭出身不好,我担心会连累你,这是我不愿意的。”他说:“不要这么想,这么说,跟你说吧,其实我也不是红五类的家庭出身啊,不过,你爹妈是怎样的人,我心里很清楚的。我俩志同道合,真心相爱,这是最要紧的。”

  老赵是我的初恋,也是我这辈子唯一爱过的男人。一年后,我们结婚了。这个时候学校对我爸爸已经有了“一点关照”,因为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了,市里和学校考虑到我爸爸的留美经历和学术地位,规格比较高的外事活动,会提前通知我爸爸参与接待。七十年代的官员,无论是外语、科技和专业知识,他们都不具备的,让我爸爸这样的老专家、老知识分子出面,最主要的,是国家很有脸面吧!自从爸爸有了外事接待任务,学校把之前没收的教授楼归还给了我家,老赵家没有宽裕的房子,当然也是为了照顾爸爸,婚后我们一直跟爸爸同住一个屋檐下。

  老赵不但对我好,对我爸爸也很好,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活。结婚多年,我一直没有生育,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子宫倒置,没有生育能力的,我去了好几家大医院,包括北京的协和医院,都说无力回天。为这个,我曾经哭过,难受过,老赵总是安慰我,没孩子就没孩子嘛,过好我们俩的人生是最主要的。没有说过一句埋怨、惋惜的话,而且,从来不在我面前说孩子的事。

  他就这么呵护照顾着我,照顾着我们这个家。我爸爸1987年罹患胃癌,手术后存活了四年,老赵对我爸爸的照顾恰似亲生的儿子,爸爸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再三说: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谢谢你……

  爸爸去世不久,老赵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检查,是肾病,医生关照,要静养,要休息,可是他是个劳碌命,总是干这做那。我心疼他啊,说了多次都改不了,后来我就请了钟点工。本以为,康复在望,谁想到,1995年,居然恶化成了肾衰竭!

  【现在时】

  现在时:阿黛成了寡居的老人。她在花鸟市场买了一只才出生的小猫做伴,空空荡荡的房间,有时会飘出钢琴声,那是老赵最喜欢的曲子《献给爱丽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禁毒
   第B08版:副刊
情事
老赵走了
东方城乡报初恋A05老赵走了 2017-03-17 2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