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农业市场贸易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发展援助计划的方式,重点支持葡萄酒、食用橄榄油及橄榄油、水果和蔬菜、蜂业、啤酒花等产业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在葡萄酒、橄榄油等欧盟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援助计划中,形成了覆盖生产、流通、加工、贸易等各个产业链环节,涉及农民、生产者组织、加工商和贸易商等各经济主体,包括种植授权与生产方式改进、互助基金和生产保险、产品标准与标志使用、供销合同管理与竞争规则、产品市场供求调控、市场开拓与营销促销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支持政策体系。在新一轮改革中,又特别新增了对葡萄酒的创新支持,补贴生产者针对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有形和无形投资。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随着农产品市场越来越走向开放,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应该成为国家农业市场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视防范和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欧盟农业市场贸易政策十分重视防范和降低农业市场风险。一方面,通过域内储备措施和边境管理措施相结合有效调控市场,降低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在本轮改革中,欧盟继续保持了对牛奶、糖、牛肉、黄油、奶粉等重要农产品的公共干预与私人储备支持措施,并结合这些产品的边境管理措施,通过储备调节以稳定市场。另一方面,欧盟通过对生产者支持援助措施来降低市场风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轮改革保留了对蔬菜与水果、葡萄酒的生产保险和互助基金的支持,还在欧盟多年财政框架之外专门新设了危机储备基金,以应对突发疫病事件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和供求弹性相对较低等原因,价格波动成为农产品市场运行的重要特征。因此,防范和降低农业市场风险必然也会成为中国农业市场贸易政策调整的努力方向。
关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本轮改革重点关注了农民谈判能力及食品价值链利益分配恶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购销合同系统,要求特定产品的购销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规定了合同的基本内容;为了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和竞争力,欧盟对生产者组织、纵向一体化组织的强制认定扩大到所有部门,并提供政策支持,但同时也制定了可能带来垄断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限制条件。随着产业化的进展,农民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相对地位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具有小规模细碎化生产特点的中国更是如此。如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相对弱势的农民利益,也将成为中国农业贸易政策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