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游如何走出“审美疲劳”?
  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然而,随着各地乡村旅游景点数量的递增,同质化问题日渐凸显。相似的田园观光,标配的农家菜色,雷同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在新鲜劲儿消退后,“审美疲劳”日渐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乡村游打破同质化瓶颈,值得从业者们深思。

  个案:摆脱同质化明月村“吸睛”无数

  12月3日,在四川成都一家IT公司工作的曾可早早打了个电话,电话是打给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谌家院子,曾可按照人均38元的餐标定了个四人餐。之前他的大学同学从上海来到成都,他和妻子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带着老同学在成都周边转转。

  明月村,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川西小村陆续云集了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清、当代诗人阿野、知名主持人宁远、画家寒山、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等文艺“大咖”,通过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而今明月村的乡村旅游极具个性。

  “以前每逢休息,我会和朋友三四人约到一起去农家乐打打牌、晒晒太阳,但时间长了,就觉得既然哪里都可以打牌晒太阳,那不如选一些更有意思的地方。”曾可说道。那个周六,曾可把他们一行的行程安排得很有意思。到达明月村后,他们先去宁远的“远远的阳光房”参观了一番,然后去谌家院子品尝了当地农家美食,随后又带着孩子去村里的红淘坊体验了陶艺制作,一行人完全是乘兴而至,满意而归。

  距离成都近一小时车程的明月村,紧邻成佳镇,明月村自古就采用邛窑的工艺烧制陶瓷,至今村里仍保留着4口老窑。其中,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老窑一直到2008年才停产。2012年,随着政府加大对邛窑文化的支持和推广,明月村结合当地茶山、竹海的特色,以文化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2013年蒲江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希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新打造的明月国际陶艺村以吸引陶艺家、知名传统手工艺专家、文化创意项目工作者入驻为抓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新的发展理念给明月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生。

  “放眼全省,明月村应该算是将新农村建设、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发展融合的很好的一个典范。”省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如是说。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十一”大假期间,明月村的单日游客人数高达数千人次。

  发展:乡村游处于转型升级的路口

  一个村落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就释放出了如此宏大的吸引力,在业界人士看来,一方面是明月村在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的打造上确实技高一筹。明月村本身拥有比较丰富的乡村文化氛围,无论是村里传统的建筑林盘还是乡村的劳作模式,其实都是对这个村子历史文脉的保留和发展。再加上文化创客们对于村子的打造和提升,使其相比于其他乡村,更具有清晰的识别感。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前省内类似这样的乡村旅游点位较少,多数地方还是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布局碎片化、经营粗放化等诸多问题。新常态下,我省的乡村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路口。

  按照我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丰富业态、提升品质”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到2017年全省星级以上的乡村旅游经营点要达5000个以上;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点15个;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强县(区、市)30个、特色乡镇100个、精品村寨200个;新评2000个省级特色业态乡村旅游经营点。

  对此,我省也鼓励各地要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从总体布局安排上,我省目标指向清晰。其中,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要突出休闲特色农业、特色村镇、水上休闲、康体养生等类别;盆周山区则突出旅游扶贫、乡村度假、森林人家等类别;民族地区要突出民族村寨、民族风苑和乡村生态等类别;特大城市及5A级景区周边突出国际驿站、乡村度假等类别产品打造。

  “但乡村旅游的发展,既需要全域的统筹谋划,也不能缺少地方细微打算。”北京旅游协会副会长张辉认为,旅游需求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面对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个重要的空间载体。旅游要素配置是与旅游产业链密切相关,而这个关联性又是由旅游类型决定的,不同的旅游类型有不同的产业链。

  建言:有规划重创意凸显地域特色

  张辉介绍说,而今的乡村旅游与休闲旅游度假密切关联,所以各地在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区时,也应按照休闲旅游产业链进行相关配置。要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延长他们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控制环境容量。他表示,就目前而言,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的休闲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基本要求,这是绝大部分景点都可以做到的,然而随着游客对于体验式旅游的要求逐步提升,丰富的深度体验项目成为乡村游中重要的“博弈”内容。

  在深挖地域特色这方面,四川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发展战略,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万亩亿元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建设农业主题公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区、农业科普教育园区等景区景点,并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农业主题公园建设规范》。“可以说,结合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认知清晰的发展路径。而除此外,一个乡村具备的自然景观、独特地貌、历史人文皆可成为打造其差异化旅游卖点的重要要素。”张辉说。

  除了深挖自身特色外,一些专家也表示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不可缺位。

  “2013年我到昆山考察,千灯镇的镇长介绍,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富规划,穷建设,他们希望一个规划能管远,管上一百年。”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育敏介绍说,多年来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垒高了建设成本,这样的“城市病”显然不适宜再带到农村。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如何规划,林育敏认为,首先一个乡村的市场容量、游客偏爱的旅游方式、出行方式,游客的人群结构,旅游时间等一系列要素必须考虑其中。

  刘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活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乡村游如何走出“审美疲劳”?
2016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
吉林设立8亿元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闽乡村药价或下降10%至30%
2016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近五成
2016年全国棉花产量继续调减
东方城乡报市场B05乡村游如何走出“审美疲劳”? 2016-12-27 2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