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专题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米收储新政落地 预计每亩补贴过百元
  继收储政策两年前在大豆、棉花领域终结之后,玉米可能成为下一站。据悉,新的玉米收购政策遵循的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三个核心原则。按照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方面达成的初步意见,下一步对玉米种植户的补贴大约是每亩不低于100元。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3月下旬公开表示,从今年开始,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将被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并将采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等综合性措施,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行业库存。

  据了解,这次国家对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力度较大,为应对新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大范围卖粮难现象,国家发改委等方面仍将安排中储粮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市场进行托底收购。不过,届时政策给出的玉米托底收购价会很低,只够弥补玉米种植户的种植成本。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称,简单来说,新的玉米收购政策遵循的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三个核心原则,与之前对大豆、棉花实施的目标价格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玉米新政

  2014年对大豆、棉花实施的目标价格政策,有两个关键的数据——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目标价格是由官方来确定,只有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才会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对种大豆、种棉花的农户进行补贴;如果大豆、棉花的市场行情好了,比目标价格高了,相当于国家省下了这笔补贴。

  但下一步对玉米收购实施的“市场化收购”+“补贴”,则是玉米价格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来议定,也就是由种植户直接与企业商定,双方的交易价格基本是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层面上需要承担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会给玉米种植户按一定标准补贴,另一方面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玉米、提供信贷支持等,为农民卖粮营造好的环境。

  国家从2007年开始实施临储玉米收购,一直到2014年,都是逐年提高临储收购价格,目的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也成了近年来全国玉米产量高速增长,国家玉米库存严重膨胀等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所说,去年国家公布粮食12连增,实际上有超过一半的功劳是归功于“玉米”。中储粮总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则透露,现在国库中2012年、2013年的玉米存量仍然庞大,现在国家对外拍卖的玉米基本都是赔本销售。

  因此,国家决定下一步对玉米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目的是想让玉米政策向市场化路子走得更快一些,甚至比对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还快了一步,直接省去了设定“目标价格”的保护,也是对整个粮食收储政策一种更大胆的尝试。

  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说,目前最为关注的是,在实施新的玉米政策之后,国家最终能有多少补贴给到玉米种植户手中?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专家的答复是,相关部门最新商定的玉米补贴标准是每亩不低于100元。

  目前每斤玉米的市场价格已经比小麦低了三四毛钱,比水稻低得更多。下一步,玉米价格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与小麦、水稻的价格落差会不会更大?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专家的解释是,一旦在国家玉米主产区出现大范围的玉米价位严重偏低、玉米卖不出去的状况,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还会设定玉米托底价格,并将安排中储粮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玉米市场进行托底收购。

  不过,国家在玉米收购新政中设定的托底价,只是为了确保玉米种植户的基本收益,也就是农民能收回种植成本。这意味着,未来国家对玉米实施的政策托底收购,只在特定情况即农民种植玉米可能出现赔本的情况下才会启动,这与原来设定临储玉米收购价的初衷完全不同。

  ●消化库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据农业问题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分析,在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2014年曾提了一下“玉米”,而且也仅仅是两个字,为何今年国家突然对玉米高度重视,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的农产品价格衔接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整个农业领域的核心问题,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玉米。

  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专家分析认为,玉米收购新政将会牵涉到上游对玉米的种植面积调整、产量调整,会较大范围地影响到其它农业作物;往下游看,也会大大减少国家粮食库存总量、减轻中央财政负担;再延伸下去,同时也会对减轻国内饲料业、玉米深加工业的成本,乃至抑制国内整个粮价高涨,都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农业部是参与制定整个玉米改革政策的重要部门之一。据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说,下一步对玉米的种植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具体怎么调,种植面积往下调多少,这在去年11月农业部下发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提及,该意见表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今年计划下调目标是在1000万亩以上。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农业部方面整合了35亿元的资金,用于在“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的补助,目的是让农民将玉米改种为大豆、杂粮、饲草等。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介绍,农民改种这些作物的收益与过去种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

  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准备玉米种植。农业部初步掌握的情况是,今年玉米主产省的玉米种植意向已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玉米面积库存压力最大的黑龙江省,今年预计玉米面积减少1500万亩左右。

  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专家补充表示,预计在经过对玉米的种植、收储、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调整之后,国内玉米将会回归到和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相近的水平,随之,国内对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也会停滞下来,这样国内累积的2亿多吨玉米就会逐步消化掉。

  降蕴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言论观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沪郊经济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社会民生
   第A07版:科教文卫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公告
   第B08版:公告
玉米收储新政落地 预计每亩补贴过百元
一个玉米合作社“调结构”的酸甜苦辣
种植业结构调整:既要优化区域结构又要优化品质结构
东方城乡报专题调查B04玉米收储新政落地 预计每亩补贴过百元 2016-04-12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