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舒缓疗护病区近10个月,已收治癌症晚期患者68人,收到锦旗6面、表扬信31封~~~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舒缓疗护病区近10个月,已收治癌症晚期患者68人,收到锦旗6面、表扬信31封
白衣天使把爱心献给癌症晚期患者
■护士为患者读报说新闻
■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各种周到服务
  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2014年12月,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让癌症晚期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创建了舒缓疗护病区,并成立了天使突击队。在该病区的18名医护人员中多数是女性,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仔细、体贴和爱心,将舒缓与支持疗法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做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她们的出色工作,在开展舒缓疗护的近10个月中,已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6面、表扬信31封。

  □记者 卢连明 通讯员 周婕   

  10个月收治

  68位特殊病人

  所谓舒缓疗护,就是帮助终末期患者积极控制疼痛,尽可能获得舒适的生活,在宁静而又安详的环境中有尊严地逝去。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每年因肿瘤死亡3.6万人,其中70%的癌症晚期患者,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

  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由于受医疗条件的局限,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原因,一旦老人患了重病或是绝症,在家无法得到疗护和照顾,甚至使有的老人产生轻生的念头。于是,在上级医疗部门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从去年12月至今,该中心先后投入80余万元,对普通病房进行改建和扩建,添置了设备,开设舒缓疗护病床20张,先后收治病人68人。秉着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宗旨,该中心以温馨、便捷、优美的就医环境和热心、专业、周到、充满爱心的服务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赞誉。为了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倾力打造专业服务队伍,该中心选送2名医师,5名护师先后参加上海市舒缓疗护培训并取得资质,1人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该中心还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到目前为止共招募志愿者20人,给患者心理支持,让患者树立同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通过为病人送腊八粥、庆祝生日、拜年等形式给病人以关怀和温暖。由于该中心和医护人员的关爱,这68名病人在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活得绚丽多彩。

  特殊服务换来

  特殊“礼物”

  今年2月14日,该中心舒缓病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情人节礼物,那是好大一束百合花,花丛中间还插着一张祝福的小卡片,上面写着“情人节快乐”。香水百合在病区里静静地开放着,香味持续了很久很久。

  花是病区一位姓高的患者用手机购买送来的,送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给予他亲人般关怀的护士们的感激之情。他是今年1月23日由120救护车送入院,来时孤身一人,没有家属陪伴,甚至连生活用品都没有。入院前两个月,他在沪上某三级医院被诊断为鼻咽癌晚期,并伴有脑转移,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医生预计活不过3个月。1972年出生的这名高姓患者,是舒缓病区成立以来入住的最年轻的患者,他曾拥有上千万资产,患鼻咽癌后,因脾气暴躁、爱挥霍,与家人势如水火。住院后,他的情绪也是反复无常,时而关紧门窗,拉上窗帘,躲在被子里,一声不吭,安静得可怕;时而大哭大闹,痛哭流涕,不停哭诉;时而又大发雷霆,拍桌子扔东西。但病区的每个医护人员都能理解他的心情,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旁,让他尽情地表现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病区里安排护工照顾他,晚上值班的护士经常给他做各种各样的夜宵。渐渐地,他变得友好多了,他感受到了家属不在时的亲情,再也不忍心吵闹了,心里面有的只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所以才有了情人节那天向病区医护人员送花的情节。

  后来,他跟大家也聊开来了,也叫得出病区医生和护士的名字了,他告诉大家他走之前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他的家人能够原谅他。为了示好,他用手机给家里老人买了衣服,但是他爸来看望时不愿收下他的心意。于是,护士们反复做他爸爸的工作,最终缓和了他跟家属的关系,他爸收下了衣服,他获得了家人的谅解非常开心,他说他可以走了,没有遗憾了。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病魔肆虐着他的身体,弥留之际的他面目全非,骨瘦如柴,形如枯槁。一天早上,他轻轻地念叨着想吃一种糕点,说小时候吃过、觉得特别好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护士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专程赶到闵行区七宝镇帮他买来了他想要吃的糕点,当他看到糕点时开心地笑了,笑着笑着几滴泪珠滚了下来。5月的一天,他安详地离开了。

  生命是有尊严的,患者最后的岁月理应享受一份安详和宁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在舒缓护理病区,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心不光是抢救患者,还要尽一切可能缓解病人身心的痛苦,尽量满足每位患者的临终愿望。

  做好心灵慰藉

  为患者过生日成常态

  过生日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一件平常的事,而对于舒缓疗护病区的老人们来讲,可能是一种奢侈。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天使们,把为患者过生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固化下来,为老人们送去最后的生日祝福,让他们再开心一次。

  患者们不仅身上的疼痛需要控制,心理上的安抚更需要给予。沈阿婆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也是舒缓疗护病区成立后的第一批患者。老人入住后不久,细心的护士发现,老人的身份证上出生日期是12月17日,沈阿婆将迎来82岁的生日。她生日那天,老人所住的病区突然热闹了起来,护士们拎着蛋糕和水果来到了老人身边,围着老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老人激动地哭了,她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想到我老太婆也能过生日;没想到我第一个生日竟是你们给我过的。”听了老人的话,护士们不免有点伤心,这是老人的第一次过生日,可能也是最后一个生日了。这也让护士们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悉心照顾好这里的患者,要让他们在离世之前的这段时间过得开心,过得有尊严。

  7月6日,96岁的张老太太与世长辞。病区内没有哭声,家属们平静而悉心地料理着后事。入院时张老太太身体状况非常不好,由于长期卧床身上出现了褥疮并伴有高热,家属非常焦虑。在舒缓疗护病区,护士们一方面悉心照料,使得老人的褥疮慢慢好起来,高烧也退了下去。然而对老人来讲,更重要的则是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于是护士们就经常跟老人聊天,跟她说“阿婆,您年轻的时候肯定很漂亮的,皮肤白皙,身材高挑,五官精致”。老人听后向护士们眨眨眼,嘴角微微上扬,这个笑代表了她内心的喜悦。在护士们的照料下,老人的病情稳定了下来。4月16日是老人生日,家属们都没想到老人能等来这个生日。当护士们为老人送上生日蛋糕,点上蜡烛时,老人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今天您高兴吗?”“高兴”。这是老人住院期间第一次开口说话。家属为表达对舒缓疗护病区医护人员的感谢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精心医护、尽职尽责、临终关怀、大爱永恒”。

  打铁还须自身硬

  “天使突击队”苦练内功

  该中心天使突击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由8名护士组成,平均年龄为31.5岁,绝大多数成员此前没有系统学习过舒缓疗护,“如何让病人有尊严地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成为天使突击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天使突击队队员们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舒缓疗护的业务水平,中心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和资深护士帮助开展培训、学习交流、外出取经。突击队员先后4人参加上海市舒缓疗护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1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了更好地照顾临终病人需求,她们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熟悉各种宗教习俗,在面对不同宗教信仰的病人时,都能给予尊重和帮助。

  石化十村88岁的孙阿婆患皮肤性腺恶性肿瘤多年,3月17日因身体不适到一家三级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肿瘤晚期,预计活不过两个星期了,建议女儿把老人带回家。这可把老人女儿难倒了,她家里还有两位80多岁老人,不仅房间住不下,也照顾不过来。后来,医生建议住到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病区,解决了她的大难题。孙阿婆原先信奉佛教,天使们知道后,定期组织相关志愿者为老人念佛经,让老人感受到了“菩萨”的庇护。8月22日,老人快不行了,为了让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天使们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念佛经。她的女儿感动地说:“这里的护士们真是太好了,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她们,她们不仅减轻了老人的病痛,还分担了我们家属本应承担的很多劳累和压力,真是太谢谢她们了。”

  舒缓疗护病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相对于其他病区的护士总能看到患者病愈后的笑容,舒缓疗护病区的天使们却永远无法收获喜悦和满足,她们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她们的工作就是把患者一个个送走。但是这群天使们没有退缩,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线调查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民生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专题报道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白衣天使把爱心献给癌症晚期患者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5白衣天使把爱心献给癌症晚期患者 2015-11-05 2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