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县从事黑茶种植及关联产业人员的35万人中,贫困人口约6.7万人。茶农新建1亩茶园约需投资5600元,一般三年开始小受益,四年后全面丰产,每亩产值可达1.35万元,纯收入7500元左右。理论上,贫困农户在投入后的第四年即可收回成本,加上茶树的生命周期长,茶农可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为了引导贫困农户发展茶园基地,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整合一定量的项目资金支持茶园基地建设,2007年到2015年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达2.2亿元。今年,安化县全面实施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共发放信贷资金3378万元,扶持1916户贫困农户发展茶产业。
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相关黑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大批黑茶企业采取无偿提供优质茶苗的方式支持贫困农户发展茶园生产;有的企业出资承包荒山、流转土地,发展成片茶园,就近安置贫困农户就业;冷市镇、柘溪镇、马路镇、江南镇、滔溪镇等农民专业合作将分散的贫困茶农组织起来,帮助茶农提升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三年来,安化50多家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筹资两亿多元,解决了近10万贫困人口的发展难题。
据了解,全县贫困农户中,80%种有茶园,少的有几分地,多的则有几亩甚至几十亩,2014年从事黑茶以及关联产业脱贫人口为13180人。马路镇千秋界茶农邓秀山,早年穷得家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点肉,2007年,依靠自家10多亩老茶园改造,通过几年努力,目前拥有茶园基地80亩,年纯收入达30万元,成为了当地种茶致富的典范。
一业兴百业旺,黑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就业。为顺应黑茶产业发展,安华县率先创办了全国首家黑茶专业学校,实施了“五个一千”工程,即培训1000名制茶师、1000名质检员、1000名茶艺师和1000名营销经理,重点支持企业建设1000个安化黑茶旗舰店,全面增强了贫困人口自主创业的能力。
该县人社、农业、移民、扶贫、茶叶等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积极举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班,提高贫困农户发展技能,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各类人员6100多人次,48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季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