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工作法高效服务居民
社区是个缸,什么都往里装,还要滴水不漏,怎么办?在“互联网+”时代,余姚市凤山街道东江社区推出“e线”工作法,通过建立社区网站、QQ群、微信群等,开启社区O2O服务群众新模式。一条看不见的“e线”,成为联系辖区12个小区、2937户、7000多名居民的纽带,变身快速高效解决居民急事难事、社区大事小事的“管家”。
东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鲁韵琴向笔者介绍,社区45周岁以下居民占社区人口的75%,正是因为人口年轻化这一优势,让“e线”工作法得以大展身手。鲁韵琴如数家珍:“居民足不出户,不仅能通过掌上‘百事通’了解计生办证、劳动保障、医院门诊安排、交通违法查询等各类公共信息,还能通过‘私人定制’网上预约社工一对一延时、错时服务,而‘双线行动’应急服务、‘报料人平台’、‘网上议事厅’等线上线下互动渠道,能及时解决处理社区各类‘疑难杂症’。”
今年3月13日是雾霾天,网名为“阳光水岸谷”的居民发现社区内工业幼儿园双河分园前面有人焚烧垃圾,使空气质量雪上加霜,她第一时间拍照上传网络并留言。鲁韵琴和社工立即赶赴现场,并会同消防人员、城管队员将火扑灭,还适时向居民开展环保宣传。
经过两年实践,“相约东江”社区QQ群成员发展到将近400人,社区公众微信平台有1000多名“粉丝”。
小区车棚违规出租零发生
老小区车棚出租问题一直是“老大难”,卫生状况混乱,居民与租户矛盾频发,成为社区不安因素。但是在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郡庙社区,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车棚违规出租现象连续7年零发生。
笔者了解到,郡庙社区狮子街129弄、95弄有常住人口近2000人,属于人口居住密集区。2008年以前,大量外来人员租用车棚居住,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卫生状况更是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街道召开业主委员会议,根据物业提供的车棚出租住人数据,共排查出违规使用车棚110间。物业公司限期对车棚编号重新进行喷印,统一标号、规范管理。社区发动党员志愿者、和谐促进员等热心群众以及物业、楼道小组长张贴通告,并上门宣传劝导承租户搬离车棚。对在通告限期内没有搬离的车棚承租户,社区联合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连续5天集中清查,发现一户清退一户,有效控制了车棚违规出租现象。
为保障后续长效管理,社区还成立了由党员、楼道小组长、辖区单位代表、小区业主组成的“邻里守望者”监管团队,建立每月例会、车棚出租现象管控办法等机制,还制定了《郡庙社区环境卫生公约》。群策群力之下,社区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多地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今年7月中旬,宁波市委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为提升宁波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制定了新目标,明确了新任务。
近两年,宁波市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委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项目1200余个,以满足养老助残、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教等群众需求。为确保基层“有钱办事”,宁波市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保障,全市行政村工作经费、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平均分别达到35.1万元、36.8万元和22.5万元。
宁波各县、市、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统筹协调各类社会组织、驻区力量和资源,构建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北仑区打破传统城市街居、行政村界限和管理模式,将240个行政村和社区、10个工业园区统筹规划为83个新型社区,建立社区联合党委、社区协商议事组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在全市流动人口100人以上的村和社区,推广建立了“和谐促进会”,促进新老宁波人和谐相处、城乡基层和谐善治;为完善落实基层自治制度,象山县探索推行“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强化民主议事;海曙、鄞州等地健全居民会议、社区听证、民主恳谈等对话机制,推动协商办事;宁海县等地实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有效实现民众监督。
为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宁波市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推行“社区建党委、楼群建支部、楼道建小组”,全市城乡社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实施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领雁工程”,推出120名优秀村(社区)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推动服务力量下沉,连续20多年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统计显示,宁波市去年开展社区服务项目1.4万个,认领“微心愿”3.6万个。谢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