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家免费、面向公众、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1848年正式建成使用。此后,其他州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如今,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几乎遍及每个社区。它的成功经验又在哪里呢?
【设想】
向市场借壳 给书屋造血功能
闽南书局的创始人、悠斋(厦门)文化发展公司创始人吴越觉得,社区书屋如果想要打破现在的局面,可以依托一些书店、书城。“首先,书店有大量书籍,而且还会跟着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新,对读者来说,可选择的书籍非常多;第二,书店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有生存的压力,它的管理人员都相对专业,服务也跟得上;第三,书店的硬件条件比较好,经常都设有茶座、儿童乐园等配件,这些是普通社区书屋难以企及的。”
同时,吴越提出,社区书屋向市场借壳,还可以考虑另一种方式,就是政府能不能多扶持一些中小型的书店,让书店的面铺开,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租金补贴。吴越说,中小型书店普及之后,社区就可以减轻办书屋的压力,把书屋这部分功能嫁接到书店去。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介绍,在美国、香港等地,社区图书馆都发展得非常好。他举例说,香港的区域图书馆分得很细,几乎每个社区甚至是社区里面的小区也都设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书籍量很多,而且阅读率非常高。肖北婴认为,这与背后政府、财团以及志愿者的支持分不开。泉州社区书屋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地拉一些热爱书籍的企业家来赞助,给书屋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书籍才能经常更新,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
【样本】
借壳图书城 打造功能齐全的书屋
其实,除了金山社区新人口文化书屋的火爆,以及大部分社区书屋遭遇冷落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模式,在鲤城开元东升社区,很早就与辖区的书城合作,将社区书屋开在书城里,由书城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鲤城开元东升社区位于市区东街,社区里有6000多人,其中,青少年占了20%,老人占了18%。如今,社区的青少年读书站就设在居委会隔壁的天翔文化城。走进书城,除了宽敞、明亮的书城外,这个文化城还兼具图书区、茶座和儿童游乐区。
说起以前东升社区的书屋,东升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红英说,早在2000年前后,社区也在老人活动中心设了书屋。当时的书屋大约有80多平方米,也算是挺大的,图书有2000多本。蔡红英说,书屋刚设立时,也很受老人们欢迎,但是,慢慢地,去看书的人就少了。“毕竟,社区资金、人力都有限,没办法不停给书屋更新书籍,所以,看书的人就少了。”蔡红英觉得,单靠社区的力量,要把书屋办好,很不容易。
到了2006年前后,在东升社区隔壁开了一家书城,于是,蔡红英盘算着,能否与书城合作,将社区书屋依托在书城里。蔡红英跟书城打了招呼,书城也很支持,两方一拍即合,立马就把社区书屋跟书城合作,可是前两年,书城倒闭了。直到今年,天翔文化城开张时,社区再度依托文化城,把书屋办得热热闹闹。蔡红英高兴地说,居民们不仅可以在文化城看书,还可以在这里喝茶,在绘本馆给孩子讲故事,而且更吸引人的是,还有孩子的游玩区。同时,文化城还每周邀文化名人开文化讲座,都是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林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