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3年,闵行区杂交水稻单产跃居全市各区县排名之首,其亩产量从原先的中游水平逐步位列上游水平,并创造了近六年来的粮食亩产量六连增佳绩。近年来,闵行区粮食生产立足于自身的良种良法,全面推行机械化育插秧和杂优化技术普及,使全区粮食产量得以保持稳中有升,形成了持续平衡增产的良好发展格局。
据悉,闵行区的粮食种植总面积尚不足2万亩,可谓粮地稀缺。可近年来的高产方创建却有效拉动了该区的整体粮食生产水平,使其成为沪郊粮食单产佳音频传的佼佼者。通过推行规模化、杂优化、机械化,使全区的粮食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粮食产量逐年稳步增长,让广大农民得以从生产力中逐步解脱出来,这就是近年来闵行区为粮食生产所交出的一张出色答卷。据闵行区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宁介绍,目前,闵行区粮农的杂交种植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已基本定型。即对种植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都已能应对自如,故眼下只需再对一些细节方面做些微调完善即可。
据了解,闵行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所选用的品种为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秋优金丰”,其主推技术是“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群体质量调控、病虫草害综防技术”等配套高产集成技术。李宁对此坦言,闵行区目前的粮食单产水平已经到了历史高位,所以哪怕是再增一点点都将是一件很不易的事。但即便如此,闵行区近年来却依旧始终不断在挖潜力,从没因此而放弃对水稻增产的目标追求。即立足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挖掘单产潜力,使水稻单产年年保持递增状态,实现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和辐射带动全区水稻的持续稳步增产。这就是闵行区良种良法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资料显示,2011—2013年,闵行区在抓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建设的基础上,试点开展和推进了“一镇五村”整镇、整村制的高产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2008—2013年,闵行区创建百亩至千亩不同规模的水稻高产示范方共计87个,平均每年14-15个。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技术指导服务平台,制定了定方定人的联系人制度,明确了创建目标责任,进一步强化了责任管理制度。如,在水稻生长关键技术措施实施时期,明确了专业辅导人员必须亲临现场指导,以确保各项任务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区、镇不同形式的种粮农民技术培训和发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资料,加大了高产主推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使高产创建主推技术及关键措施得以及时有效落实到了广大种粮户之中,确保了农户们各项技术措施的正确掌握和使用。并精心组织开展了以检查评比为主的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对各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的方容方貌、肥水管理、长势长相,以及病、虫、草防治与田间档案记载、产量预测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评比和打分。通过检查评比活动,使各示范户互相交流创建经验,并从中找出差距,取长补短,营造高产创建“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以推进创建工作。
在区、镇两级共同努力下,闵行区近年来的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实施到位率高,高产创建取得了明显实效。全区高产品种“秋优金丰”推广面积由2008年的29.9%至2013年达到了86.1%(示范方每年达100%),全区机械化育插秧由2008年的39.2%提升至2013年的98.5%(示范方每年达100%),群体质量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技术等主推技术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